中国古代白酒最初起源于哪里?

历史上,中国白酒也被称为烧酒、高粱酒、干白酒等。白酒之所以叫白酒,是因为它的酒是无色的...新中国成立后,白酒这一名称被用来取代以前使用的名称,如烧酒或高粱。白酒起源于何时何地?

中国蒸馏酒(白酒)的产地一直存疑,地方更无从考证。现在关于起源有东汉、唐朝、宋朝、元朝几种说法。白酒起源于汉代说,是因为上海博物馆现存与白酒有关的青铜蒸馏器,所以白酒起源于汉代。

白酒起源于唐代,出自唐诗“荔枝新煮一鸡冠色,烧酒初闻琥珀”和“自成都烹烧酒,不思去长安”。

根据《宋史·食货志》中的记载,说明北宋初期就有烧酒。支持白酒起源于南宋的理论,1975在河北青龙县出土,经专家确认为南宋时期蒸馏白酒的铜烧酒壶。

白酒起源于元代,其根据是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烧酒非古法,创始于元代。它的方法是用烈性酒和劣酒蒸,用容器取露珠。所有酸败的酒都可以蒸。最近糯米或粳米,小米或糯米,或大麦在瓮中蒸发酵七天,甑中蒸,清如水,味极浓,覆以酒露。但经考证,李时珍的记载与事实大相径庭。

明清时期,烧酒还局限于平民阶层的饮酒范围。清中叶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白酒的饮用经济价值更加经济。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传统的饮酒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起初,烧酒因酒精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抵制。后来,人们逐渐接受了高酒精含量。正如清代著名学者、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说:“食烧酒,不如无情……”。

对白酒起源的探究,有利于其自身价值的推广和传播。相信随着文物的不断发掘和历史学家的不断努力,白酒起源于何时何地会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