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意义及评价方法探讨

肺换气取决于呼吸的深度。是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空气量。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包括:

1)肺活量:肺活量反映的是肺通气功能在某一时刻的最大容量,也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指标。它被广泛用于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进行国民体质测定。

2)连续肺活量:通过连续五次肺活量的测量结果,可以简单快速地判断呼吸肌的疲劳程度和机体的功能状态。如果最后一次肺活量大于前一次或与前一次相同,说明呼吸肌功能能力较强,肺活量在下降,因此认为呼吸肌处于疲劳状态。说明身体机能恢复的不好。

3)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良好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还反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否增加。

4)最大通气量:以合适的快速深呼吸频率和深度呼吸时测得的每分钟通气量。称量最大通风量。能了解肺通气功能的储备能力。

扩展数据

肺活量由以下部分组成:

(1)潮气量:在每个呼吸循环中,吸入或呼出的空气量称为潮气量,也称为呼吸深度。与年龄、性别、体表面积、情绪有关,运动时潮气量增加。

(2)补充吸气量和深吸气量:平静吸气后,最大吸气时,补充吸气量称为补充吸气量;补充吸气量和潮气量之和称为深吸气量,是衡量最大通气潜能的重要指标。吸气补充量受胸廓形态和呼气肌发育程度的影响。

(3)呼气量补充:平静呼气后,最大呼气时补充呼气量,称为呼气量补充。它的大小反映了呼气的储备能力。

(4)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和最大呼气后呼出的空气量称为肺活量(VC)。肺活量是潮气量、呼气量和呼气量之和,或者是吸气量和呼气量之和。

大小与性别、年龄、体表面积、胸围大小、呼吸肌发育以及肺和胸壁的弹性有关,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肺活量的绝对值不能完全反映人的通气功能。有时用肺活量的相对值,即肺活量除以体重(ml/kg)或身高(ml/cm)来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研究。

(5)残气量和功能性残气量:尽可能用力呼气后留在肺部的容积称为残气量。

平静呼气后残留在肺部的空气量称为功能性残气量。

(6)总肺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空气量称为总肺活量,是肺活量和残气量之和。个体差异。

2.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空气量称为通气量(ventilationvolume,VE),一般以分钟为计量单位,所以也叫每分钟通气量。如果呼吸深度一致,那么:每分钟通气量=呼吸深度(潮气量)x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

3.肺泡通气量(VA):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时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鼻、咽、喉、气管腔内的气体在气体交换方面是无效的,在解剖学上称为无效腔。

这部分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容积称为肺泡无效腔。解剖空隙和牙槽空隙之和称为生理空隙。如果呼吸深度一致,那么: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呼吸深度-生理无效腔)x呼吸频率。

百度百科-肺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