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特历史之死赏析
《马拉之死》是雅客·路易·达威特的名画,是一幅具有新古典主义艺术绘画风格的伟大油画。它以其特殊的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闻名。玛拉是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雅各宾派上台后,因其卓越的号召能力成为该派主席,但他也是一个残忍嗜血的活动家,经常不经审判就将政敌送上断头台。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了药的浴缸里才能缓解病痛,所以卫生间成了他最常去的办公场所。7月1793,11日,一名反对暴政的女子以讨论事务为借口进入玛拉的浴室,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刺杀了这位暴力政客。
雅客·路易·达维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在雅各宾党执政时期,达威特成为* * *和政府的文教委员。他创作了一系列歌颂法国大革命的优秀作品,如《贺拉斯兄弟的誓言》、《马拉之死》、《列夫·列特亚》、《年轻的巴拉》等。雅各宾党失败后,他消沉了一段时间,直到拿破仑上台,他成了拿破仑的首席画家。他以古典主义的宏大形式创作了歌颂拿破仑的作品,如皇帝加冕、女王加冕、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德山口等,极受青睐。1816拿破仑战败后,达维特流亡比利时布鲁塞尔,写了《萨潘的女人》和《疲惫的马尔斯》,表现了他对斗争的厌倦。
玛拉(1743–1793)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他经常躲在地窖里从事革命工作,染上了湿疹。为此,他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业务或写作。痛恨他残忍的夏洛蒂·科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他杀死在浴缸里。图为玛拉在浴缸中被暗杀。匕首扔在地上,鲜血从玛拉的胸口流了出来。他的左手仍然握着那张纸条,脸上流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构图中无情的横线只用无力的右臂突破,似乎失去了任何挽救的希望。上半部空空如也,深邃无比,左侧的光线照亮了玛拉的身体和面部,极具纪念性的立体感。图上没有很多颜色,也没有复杂的缩短方法。他努力做到简单,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简单朴素的感情和坚定的正义感。
达威特同情这场革命,他和玛拉有私人关系。就在遇刺前几天,他还拜访了玛拉,亲眼看到他在浴缸里工作:“浴缸旁边有一个木箱,上面放着墨水瓶和纸,但浴缸外面的手正在写一份关于人民福利的计划。”玛拉去世的消息一出,达威特就开始创作这部作品。他认为展示死者生前为公众努力工作的生活场景会对人们有益。
马拉之死的画面,以其简单、凝练打动人心。除了安详的身影,白色的浴巾,绿色的桌布,黄色的木箱,没有太多累赘的形象。构图很低,顶部的黑色占据了很大面积,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玛拉仿佛累得无法安静入睡,手里还拿着一支鹅毛笔和一份待签名的申请书,上面写着:“1793,13年7月,玛丽安娜·夏洛特·科黛写信给市民玛拉:我非常不幸,希望得到你的施舍,这就够了。”其中,玛丽安娜·夏洛特·科黛是凶手的名字。木箱上的一些细节也值得注意。里面有墨水瓶、羽毛笔、一些纸币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将这五法郎钞票交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不管现实中是什么样子,很明显这一切都是画家精心安排的,他打算通过道德和人格的启发来引爆杀人的罪行。作为纪念,画家在木盒底部写了两行字:“献给玛拉,达威特。”既然这是一幅以死亡为主题的画,那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死亡本身的。画家就像一个现场的目击者,记录下了案发后刚刚发生的一幕,即使在今天,依然给人时间凝固了的感觉。
在安静肃穆的气氛中,玛拉锁骨下的一道伤口和浴缸旁掉落的一把匕首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场暗杀。血还在滴,弄脏了池水。在空旷沉重的黑色背景下,一束光线照在受害者身上,玛拉的头垂向一边,手臂无力地垂着。它看起来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悼念基督”。虽然他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意识,但他的身体仍然有一种高贵的美。画家刻意将玛拉的死表现为一个基督教圣徒,从而让他的死充满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他的牺牲是为了普通人的利益和幸福。画作完成后,达威特向1793+065438+10月14召开的国民议会提交了《马拉之死》。
《马拉之死》作为一幅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能赢得很多人同情的革命领袖形象。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玛拉的所作所为颇有争议。他的言论过激,煽动性强,革命狂热往往取代理性分析。雅各宾派对旧贵族和反对派采取的暴力和恐怖措施与玛拉的倡导有关。政治不是可以简单用好与坏,善与恶来概括的东西。尤其是陷入斗争漩涡的时候,要公平恰当的表达出来,并不容易。不同的立场会导致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幸运的是,无论如何,《马拉之死》并没有因为雅各宾派的倒台而过时。它超越了人物和事件本身,成为一种纪念,一种理想。
雅客·路易·达威特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玛拉倒在浴缸里,鲜血从伤口流出;血淋淋的匕首掉在地上,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其感染力。画家故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分处理得简单而阴暗,以突出下半部分的客观现实表现,同时加强了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和愤慨的事件所带来的巨大悲伤感。玛拉工作的木平台就像一座纪念碑,让画面有一种凝重肃穆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立面画家精心布置的法文:“献给玛拉·达威特。”就像石碑上的铭文。这种简洁、严谨、清晰、理性的表现手法,这种深入、具体、真实的细节刻画,体现了达威特对玛拉无与伦比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古典主义的盛行和人们寻求一种时代所需的理想英雄精神的愿望。据说达维特是在玛拉被刺死后两个小时到达现场的,被眼前的惨状震惊了,于是决定用画笔记录下这悲惨的历史场景。
《马拉之死》不仅是一幅历史画,也是一幅肖像和不朽的杰作。玛拉是物理学家和医学博士。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成为了一名职业革命家。他是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7月1793,13日,他在家中的浴缸里被与吉伦特党勾结反对雅各宾党的保皇党人夏洛蒂·科黛暗杀。玛拉的死引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和抗议,也深深震撼了达威特。他真实地描绘了马拉死亡的真相,还画了画。这是一部简单而严谨的作品,沉浸在深刻的悲剧情怀中。达维特成功地将肖像描写、历史准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