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日历作者】郭守敬简介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历法,也是运行时间最长的历法。那么日历的作者是谁呢?跟着庄嫒。并让我了解相关内容。

时间日历的作者介绍

郭守敬(1231-1316)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邢州龙岗(今邢台市邢台县)人。他在元太宗出生了三年,在元仁宗的盐友去世了两年。郭守敬曾任水监,负责修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历经四年,制定出计时历法,沿用360多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

郭守敬师从祖父郭学习天文、数学和水利。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元世祖忽必烈攻占南宋都城临安。统一前夕,他下令建立新的历法,张文倩等人主持建立了新的历法管理机构——太史馆。王勋掌管太史局,郭守敬辅佐。在学术上,王勋负责计算,郭负责制作仪器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名太史馆,王勋任太史令,郭守敬为知太史馆而设观象台。这时候,杨恭义等人一起过来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了新的历法,被忽必烈命名为《计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历法。王训、郭守敬等人对汉代以来的40余种历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吸收了各种历法的长短,主张历法的制定应以“识历之理”(王训)和“考为历法之本,考之器不为仪先”(郭守敬)为原则,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郭守敬、王勋、许衡等人共同编撰了中国古代最先进、流传时间最长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制历法,他创造和改进了简易仪、高表、气候仪、浑天仪、直立仪、地景仪、窥视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开展了大规模的“四海调查”。测得的北极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得的28夜距离平均误差小于5’;测得黄红交角的新值,误差只有1 '多。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纂的天文历算著作共14种,包括《推补》、《李生》、《传》、《易象法》、、、刘等,总卷数为65,438+005。

郭守敬功勋纪念活动简介

1.为纪念他,邢台市区主要街道命名为“郭守敬大道”,现更名为“守敬北路”和“守敬南路”,在达活泉公园建立了郭守敬纪念馆、郭守敬雕塑和观星台。

2.为了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3.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

北京人为了纪念他对北京的贡献,在北京后海北岸设立了郭守敬纪念馆,后人将纪念他的功绩。

5.宁夏人民为了纪念他在西夏治水的功绩,修建了郭守敬祠堂。

6.郭守敬修建的观星台至今保存在河南登封。

7.2010 4月17日,“LAMOST”正式更名为“郭守敬望远镜”,以纪念其贡献。

“定时日历”介绍

授时历,1281(元末至元十八年)实行的历法名称,因元世祖忽必烈而得名,原著和史书中称为授时历。该方法以365.2425为一岁,与现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其精度与公历(指1582公历)相当,但采用时间比西方早300多年。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许衡“掌管太史馆事务”,全面负责这项工作,王迅、郭守敬为副主席。

时间服务的日历是每月29.530593天,没有气的月份是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上元累积年,截取近代任何一年作为纪元,打破了古代制定历法的习惯,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重大改革。明初颁布的大历,基本都是计时历。如果把这两个历法看作是郭守敬的简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运行时间最长的历法,达到了364年。1276(元十三年)六月至1280(元十七年)二月,许衡、王勋、郭守敬、杨公仪等。在东西6000多里、南北11000里的广阔区域设置了27个测试点,完成了实测(即四海)。元代史料《元代名臣略》、《文渊雷》等都记载徐衡为《授时历》主编,尤其是《授时历》全文,是徐衡在《许官遗书》卷十二中留下的。

这种历法反映了当时中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有很多创新,比如将回归年设定为365.2425天,只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短26秒,与现代世界普遍使用的公历一模一样。在编制过程中,他们的“三差插值公式”和“球面三角形公式”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成果。根据“授时历”推断,1299(大德三年)八月应该有月食。但那一天,“不到最后期限我是不会吃的。”「计时日历」错了吗?按照现代天文学的说法,那天确实发生了日食,是经过西伯利亚东部的日环食。只是菜太少了。另外,临近中午,太阳很亮,肉眼观察不到。编年史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中国使用了300多年,影响很大。朝鲜和越南采用了授时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