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刘备简介、相关事迹及历史精神(约1500字)

刘备(公元161年7月16年-公元223年6月10年)东汉末年,出生于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史家也称他为第一高手,三国时期就有名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国号彰武。他在历史上被称为蜀或,占领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的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享年63岁,葬于惠玲,谥号昭烈。后世有很多以他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成都武侯祠纪念昭烈寺。

结网英雄,赢得民心。

刘备沉默寡言,喜怒哀乐都看不见。他能谦让待人,城府很深。刘备年轻时曾师从东汉大学者鲁直。他不喜欢读书,喜欢养狗骑马,喜欢和慷慨的人交朋友。所以在他年轻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势。

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贵族的政策,归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赢得了民心。

知人善用,君臣和谐。

下士刘备对人才很有眼光。虽然刘备、曹操、孙权三人的特点相同,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评价说:“刘备能用人,能团结人,最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祖上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有英雄之器。”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流离失所。虽然两次占领徐州,最后都失败了,但他注重收买人心。不管什么情况,他总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后来诸葛亮三顾茅庐,得到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了自己的建国大纲。他用诸葛亮一生如鱼得水,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苦战的乡镇中拿下了后来获得三军称号的关羽和张飞,重用了军旅出身的魏延,成功防守了战略要地汉中...另一方面,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非常善于赢得人心。

坚持不懈最终会成就大事。

刘备的性格也有坚忍不拔,屡战屡败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非常艰难。他像一只迷路的狗一样跑来跑去。依靠袁绍的时候,他是克制的。当他依附曹操时,曹操的谋士想杀他。曹操两次免于杀戮,以礼相待。后来趁机逃跑,与吴联合起来拒绝曹。他也很依赖刘表,但又暗中提防刘表,为了称霸而自取其辱。可见他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块不可战胜的硬骨头。

宽以待人,胸怀宽广

夷陵之战,刘备的军队大败,黄权的部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向曹魏投降。当时大臣们劝刘备抄黄权全家,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能接受的举动,并说:“黄权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胸怀如此宽广,实在难得,所以世人才会宽大处理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