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泰民族的历史演变

名字

自封的傣泰人从古至今变化不大,都在“傣”和“泰”的读音之间,但周边民族对傣泰人的称呼却五花八门,随着对傣泰人的认识而变化。

傣泰先民最早记录的民族是汉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称傣泰先民为“哀牢”、“山”。隋、唐(南诏)、五代十国时期,汉人将傣泰先民称为“哀牢”、“乌蛮”、“白蛮”。宋(大理)元时期,汉族人把傣泰先民称为“白衣”、“金牙”、“黑齿”。明清时期,汉族称傣泰先民为“白彝”、“伯夷”、“白彝”。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暹罗王国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开始将分布在各国的傣泰民族统称为“泰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在各自的领土上对傣族和泰族进行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以“泰”命名,在老挝以“老”命名,在缅甸以“掸”命名,在印度以“阿洪”命名。

另外,与傣泰人接触较多的缅甸人(缅甸最大的民族)称傣泰人为“掸族”,所以国际上也称“掸族”,中国音译为“掸族”。

起源

傣泰民族起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的哀牢人。哀牢人是云贵高原最早的民族之一。哀牢人居住的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古遗址,其中“蒲缥人”遗址已确定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哀牢人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建立了大光王国。公元前二世纪末,大光王国开始与汉朝接触。因为当时的大光王叫“哀牢”,所以汉朝开始称大光王国为“哀牢国”。在此之前,汉朝只能通过云南、昆明、张等部落的报告来了解哀牢人。由于哀牢人善骑象,生活环境与汉南“百越”民族相似,被汉朝轻率地划为“百越”,称哀牢人为“云南越”,大光(哀牢)王国为“骑象国”。

自公元一世纪以来,位于大光(哀牢)王国东部的张、昆明、滇等部落与汉朝冲突不断。大量的张、昆、滇人涌入大广(哀牢)王国,哀牢人吸收逃亡的张、昆、滇人充实人口,同时吸收了后来的汉文化,初步形成了泰民族。

简史

傣族和傣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云贵高原。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居住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的傣泰先民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部落联盟,其中以大光国最为强大。

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朝征服了大广国东部的夷、昆明、云南等部落和国家,占领了大广国的东部领土,并把势力扩展到大广国的中心地区。之后张、昆明、云南等民族相继反汉,大量人口流入大光(哀牢)王国。哀牢人吸收了大量的张、昆明、云南人充实人口,形成了强大的族群。

公元1世纪中后期,大广王国受到汉朝的挤压,被迫从怒江以东迁都到怒江以西,怒江以东的领土被汉朝占领。傣族和泰国人被怒江一分为二。怒江以西的傣泰人效忠大光政权,怒江以东的傣泰人成为汉朝的臣民。随后几年,西迁的大光政权继续向南扩张,再次崛起并统治了伊洛瓦底江流域,被汉朝称为“掸邦”。为了避免汉朝(东汉)的进一步打压,大广(陕)国选择与汉朝交好,汉朝也作出了友好的回应,加强了两国的关系。

三世纪初,大光国将望城以南迁至伊洛瓦底江中游的巴甘地区,以抵御斯人的入侵。数百年后,傣泰势力继续向南延伸,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许多部落被大光王国吞并。

公元6世纪中叶,大光的首都被郭汜的军队占领,大光政权垮台。大广北部的浑鲁、浑来兄弟组织勐卯(瑞丽)的傣泰军民抵抗郭汜的入侵,同时统一了傣泰各部,创建了另一个傣泰政权——郭谦占必王国。

公元7世纪,怒江西部的傣泰在占碑政权的统治下日益强大。汉军退出中原后,怒江以东的傣泰还形成了勐社(南诏)、等十州。

公元8世纪,洱海南部的傣泰小国孟社(南诏)通过战争吞并了洱海地区的其他小国,随后又吞并了怒江以西的郭谦占比国和云贵高原上的大小部落,从而建立了以傣泰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傣泰势力开始向云贵高原的各个角落延伸。强大的南诏结合唐朝和吐蕃战争数百年,客观上促进了傣泰民族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公元10世纪后,戴、太失去了蒙社(南诏)政权,戴、太各部分崩离析。傣泰靠近洱海,由赫曼人(白族的祖先)建立的大理政权统治。远离洱海的傣泰不断被外族入侵,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傣泰不断被缅族入侵,澜沧江中下游的傣泰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公元10世纪中叶,伊洛瓦底江和怒江流域的傣族和傣族在展璧王室的领导下形成了一个“后果王国”(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12世纪初,勐社傣泰首领带领傣泰军民南下抗击蒙古人,统一了澜沧江流域的傣泰各部,从大理国建立景洪“孟玲国”。

公元13世纪中期,蒙古军队入侵傣泰地区,结果占碑王国和梦露王国相继被蒙古军队占领,导致大批傣泰人由南向西迁移,间接增强了南部和西部的傣泰小国的实力。阿宏统治的王国已经覆盖了今天印度东北部的大片地区;兰纳统治王国占领了泰国西北部和缅甸东北部,素可泰统治王国占领了泰国中部和北部,缅甸北部的傣泰也控制了缅甸人建立的蒲甘王国,成为缅甸中部和北部的实际统治者。

公元14世纪,勐卯傣泰脱离蒙古人,建立了禄劝王国,在与蒙古人的战争中逐渐取得优势,统一了滇西、滇西南、缅西北的广大地区。琅勃拉邦的戴泰王子在高棉军队的帮助下统一了今天老挝的大部分地区。控制蒲甘王国的傣泰分裂后重新统一,在缅甸中部和北部建立了阿瓦统治王国。蒙古人衰落后,孟玲王国也恢复了对云南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的统治。

从15世纪到16世纪,各地的傣泰政权开始衰弱。汉明帝国曾三次出兵陆川王国,缅甸的徐东王国吞并了傣泰的阿瓦王国、兰那王国、澜沧王国、孟玲王国和阿尤托耶王国,阿宏王国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

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北方的戴、泰完全被汉明帝国控制,之后又被满清帝国控制。南方的大城王国从缅甸的徐东王国再次崛起,兰纳和澜沧成为大城王国的附庸。

公元18世纪中后期,缅甸磅王国入侵大城府王国,占领兰那、澜沧,南部傣泰被缅人奴役。1767年,皮特·郑新将军赶走了缅甸军队,在吴立建立了“吞并吴立王国”。兰纳和澜沧也趁机脱离缅独立。1782年,皮尔·查克里推翻了吴立政权,在曼谷建立了“暹罗王国”,统一了吴立、兰纳、澜沧等南部傣泰政权。

19世纪,戴、泰建立的阿宏王国因宗教冲突而被削弱。1822年,缅甸人趁机出兵攻占阿宏王国。两年后,英国人赶走了缅甸人,把阿洪王国作为自己的殖民地。1885年,英国征服缅甸人后,占领了缅北的傣泰地区。1893年,法国人占领暹罗诸侯国澜沧(此时分为琅勃拉邦、万象、占巴塞)。

20世纪,二战爆发后,企图统一傣泰地区的暹罗与日本结盟,出兵占领缅北傣泰地区。澜沧的前琅勃拉邦国王也曾借助日军宣布法印支那联邦下的傣泰人独立,建立老挝王国。二战结束后,缅北的傣泰人和缅南的缅甸人共同组建了“缅甸联邦”,傣泰贵族索瑞泰(Sao Shwe Thaik)成为缅甸联邦首任总统。雅鲁藏布江流域(印度东北部)的傣泰,独立后由印度统治;孟玲和陆川的傣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成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和地方各级自治政府。因为世界冷战的爆发,老挝成为两大阵营角力的场所,1975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已改名为“泰王国”的暹罗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盟友,君主立宪制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