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聋、弱智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记者:请您谈谈盲、聋、弱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颁布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要求支持特殊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办好特殊教育。李克强总理指示“残疾儿童应该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在蓝天下,接受良好的教育”。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制定的《特殊教育推进计划(2014-)》,将“制定颁布盲聋哑弱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残疾儿童少年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原国家教委分别颁布了1993盲聋哑学校课程计划和1994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了盲聋哑弱智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但都比较简单。随着特殊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融合教育、医学教育教学相结合等新理念的逐步普及,对特殊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计划和大纲已严重不能满足特殊教育教学的需要。制定和颁布盲、聋、弱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已成为建立和完善教育标准体系、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本次发布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 *涉及42个科目,其中盲校18个科目,聋校14个科目,智障学校10个科目,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系统的学习标准。是多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集中总结,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这套课程标准对于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特殊意义。
2.记者: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在制定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时,主要坚持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以德育人的根本要求,有机融合,努力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妥善处理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的关系,既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相衔接,又充分体现特殊教育的特色和独立性。三是坚持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多重需求,突出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努力促进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3.记者: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如何组织的?经历了什么过程?
答: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历时6年多,主要经历了以下5个环节:
首先是专题研究。自2010起,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厅、北京联合大学组成课题组,梳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历史沿革和经验,通过座谈、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基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研,了解一线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
二是国际比较。本文研究了美国和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第三是稿子的起草。组织近600名高校特殊教育专家、一线特殊教育教师、通识教育课程专家作为核心成员。在充分吸收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起草了各科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是征求意见。在全国1500多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广泛听取了一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和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意见,并正式征求了有关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意见。根据各方意见,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反复修改。
五是开展实验。自2012年以来,盲校课程标准在34所独立的盲聋哑学校、90多所聋哑学校和20多所弱智学校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验情况,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组织近850名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4.记者: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特殊教育学校各科课程标准框架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首先是前言。本文主要阐述了该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强调了课程的教育功能,阐述了如何将现代特殊教育理念与学科课程理念、教学理念、评价理念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课程目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明确了每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习阶段目标,提出了各类残疾学生学习后在这门课程中应达到的最基本的水平和程度。
第三是课程内容。主要明确课程需要学习的概念、原理、事实、技巧等具体内容,一般分为1-3、4-6、7-9三个等级。例如,智障学校生活语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听、表达和交流,理解日常用语,认识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
四是落实建议。主要是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要求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残疾类型、原因、程度、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多视角、全过程地评价学生的发展,重视为残疾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具、辅助器具和学习资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残疾学生有效学习。
5.记者: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和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关系?
答: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保持了密切联系,充分吸收了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在思想上、政治上、重大原则上与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保持了严格的一致性,在框架结构、行文风格、语言风格上与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保持了基本一致,确保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既要遵循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性,适应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成长规律。在具体目标和内容要求上,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根据残疾学生实际进行了科学转化。盲聋学校有27门课程,名称与普通学校相同。但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和特殊教育的实际,相应调整了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相应增加或减少了课程内容,转变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要求。
6.记者: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如何体现其特殊性?
答: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式、人格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有机融合了当代特殊教育的新理念。
一是专门制定了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特色课程标准。盲校开发了定向行走、综合康复、社会适应,聋校开发了沟通、节奏五大特色课程标准,是专门针对残疾学生,在总结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发的。
二是制定以生活为核心的智障学校课程标准。根据智障学生智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以生活为核心制定10课程标准,包括生活语言、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体育保健、艺术休闲等。主要目的是帮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适应,提高生活质量。
再次,结合各类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课程内容。虽然有27个与普通学校同名的课程标准,但根据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的课程内容有所增减。比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盲校专门增加了盲文、触摸读写,聋校专门增加了手语。
第四,提出了一些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教学建议。针对各类残疾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盲校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考虑学生视觉获取信息的局限性,利用数学触摸图帮助学生学习图形和几何。根据盲校化学课程标准,建议将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分组,充分发挥低视力学生的残余视功能,调动全盲学生的积极性。
7.记者:看来,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有其特殊性。在审计和检查中是如何组织的?
答:第一,组织强大的专家团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受委托承担审议工作。参与审议的专家共500余人,包括高校特殊教育专家、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普通教育学校课程专家等。此外,还特别邀请了中国残联、中国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的代表、NPC人大代表和CPPCC委员参加课程标准的审议。
二是综合组和学科组的交叉考试。成立了盲校课程标准、聋校课程标准、智障学校课程标准综合审查组,每个学科成立了学科审查组。综合审查组侧重于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方向、学科之间的关系、整体能力和难度的协调。学科评审组重点关注学科目标和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当性,以及教学和评价实施的可操作性。6月1日至6月10日,共召开五次会议,对盲校、聋校、弱智学校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审议。
8.记者: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已经正式发布。下一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
答:落实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一要抓好教材建设。根据新发布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部正在组织专业力量编写一套新的特殊教育学校新课程标准,预计从明年秋季开学起在小学一年级投入使用。
二是做好全员培训。教育部将组织全国课程标准培训。各地要将课程标准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人员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
三是抓好教育教学。指导教师认真贯彻课程标准,遵循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成长规律,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突出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
四是做好评价改革。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评价改革,尊重残疾学生个体差异,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更加注重过程、注重发展,为改善教育教学、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五是抓好资源建设。加强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相关教研机构和各类课程资源平台的有益资源,不断丰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校际、跨区域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