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的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学生条件和教师自身条件等。,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组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及其功能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在学完某一个教学单元(或一节课)后能做什么的具体而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特定的教学中期望达到的行为或表现。

教学目标是行为科学在教育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目前,明确教学目标已成为教学实践中的普遍要求,也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关系。一般来说,教学目的是抽象的,是普遍性、统一性、终极性的教学目的或要求。教学目标要具体得多,这是教学活动的特殊的、阶段性的要求。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依赖于一系列具体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内涵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列出了总目标,以及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总体目标在高度上提出了本课程的教育任务,或者说是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三个要求是对总体目标的进一步说明,是对总体目标具体化、细化的规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总目标归纳为这三个要求。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如果设计了一个单元,那么该单元的教学目标需要明确。通常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明确该节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意义重大。

第一,根据教学目标,师生和学生之间可以清晰地交流自己所教授和所学的内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教学评价者有统一的评价教学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清晰地向学生讲解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整个课程和要求,使学生心中有数。

再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编写合适的教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教学目标代表了大多数学生应该获得的最低水平的行为。因此,如果大多数学生专心学习,并得到适当的指导,他们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从而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

需要充分肯定设置和确定教学目标的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利的教学情况,如教学过程中失去灵活性;目标是为大多数人设定的,不考虑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学习活动的成果,并不能完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一些更高层次的思考,更深层次的价值观。

针对这些不足,在确立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在提出的教学目标中,除了外显行为外,还应考虑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关的因素,从而全面落实各项任务。

2.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标包括教学目标。为方便起见,这里在没有区别的前提下,两者没有区别。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博比特在课程开发领域发起的追求效率的活动。这场以教育目标具体化、规范化为特征的科学课程运动,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当时的教育目标通常由国家教育部门决定,教师只有做出选择的机会。因此,当时的课程被认为是“肤浅而轻率的”。后来,被誉为“行为目标之父”的美国教育家泰勒明确指出:“教育是改变人的行为的过程。”但泰勒对“行为”的理解是不同的,既包括显性行为,也包括“思维”、“情感”等隐性行为。

泰勒的学生布鲁姆在1948中研究了教育目标的分类,将其分为认知、情绪和运动技能三个领域。1956、1964、1972三个领域发布了教育目标分类,使教育目标清晰化、系统化、具体化。这是美国教育研究的一大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65438年到0986年,布鲁姆应邀在中国做了一系列的演讲,他的理论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致力于学习分类的研究。1965年出版《学习的条件》一书,先后在1970、1977、1985三次修订。这是一部关于学习分类研究的经典著作。原来,加涅把学习从低到高分为八类,而在修订中,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成果的划分。

第一,口头信息是指可以用文字表述的知识;

二、智慧技能是指运用符号做事的能力;

第三,认知策略是指内在控制和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

第四,运动技能是指后天获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

第五,态度是指决定个体行为选择的习得的内部状态。

这五种学习分为三个领域:前三种学习成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个学习结果属于运动技能领域;第五个学习成果属于情感领域。把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