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财务分析在西方产生和发展已有近百年,而在中国只有近十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重视财务分析,许多会计相关学科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独立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财务分析课程体系。

我校会计专业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主干课程,自2005年首次开设(会计专业2002级)以来,经历了以下两个发展阶段:

一、理论教学导向阶段(2005-2007年)

本课程是围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分析等课程的交叉而形成的。我们贯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坚持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也积极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基础。

但在初步探索阶段,不具备开设实践教学的条件,只能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中开设企业财务分析实验模块。

1.完整的课程体系。

与一般强调会计分析不同,本课程包括财务分析理论与技术、财务报表会计分析、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四个内容,拓展和完善了财务分析课程体系。

在内容上突出了财务分析与会计分析并重,使分析内容更加结合实际。

2.突出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方式由权威式教学向启发式、讨论式转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系统,通过案例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进学生对企业实际需求的了解,为学生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教学思路始终围绕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适应企业实际需求、服务企业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重点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阶段(2008年至今)

1.增加了课程练习链接。

在原有财务分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实验模块拓展为独立的实验课程——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作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本课程的单元设计,强调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进度在网上跟踪某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对公司各个环节和整体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在了解和学习专业人士对这些公司所做的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最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财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在学习-查阅资料-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