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的饮食文化

皮蛋可能是由北魏《齐姚敏书》中记载的咸鸭蛋演变而来。明确记载的皮蛋,写于明孝宗十七年(1504),珠玉山房杂部。

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民间产品,常用于宴会,并出口。以前的皮蛋是用一定量的铅丹粉(氧化铅)做成的,对人体健康有害。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低铅无铅皮蛋。最初的皮蛋是怎么做出来的?相传明朝泰昌年间,江苏吴江县一家小茶馆的老板懂得做生意,所以生意兴隆。由于人手不足,店主在招待客人时,将泡好的茶叶倒入骨灰中。巧的是,店主也养了几只鸭子,爱在骨灰里下蛋。主人拿起鸡蛋,难免有疏漏。有一次,店主在清理炉灰的茶渣时,发现了很多鸭蛋。他认为它们不能吃。谁知剥开一看,又黑又亮,上面还有白色的花纹。当你闻它时,一种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尝一尝,新鲜爽滑,沁人心脾。这是最原始的皮蛋。后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皮蛋的制作技术日臻完善。另一方面,皮蛋起源于天津。民间口口相传:大约200年前,天津某村一户富裕人家,儿子为母亲做了一口棺材,放在空房子里备用。过了很久,母亲还活着,他就命家人往棺材里撒石灰和草木灰防潮,并在棺盖上留了一个大缝隙,便于通风。结束了就算了。第二年,她母亲去世,她把棺材搬到坟前,在草木灰里发现了100多个鸡蛋。孝子气得拿出来扔在地上。外壳破了,里面变成了深棕色的透明晶体,非常混乱。有好事者敢尝,果然好吃。围观的人也觉得奇怪,就赶紧去尝了尝,结果是这样的。有识之士事后会效仿,把鲜鸡蛋放在石灰和草木灰里,等等。结果邻里纷纷效仿,称之为“变色蛋”。长期以来,这种独创的技术在江浙一带流传,并经过反复改进,日臻完善。变色蛋作为一种全新的食品,被善于经营的江浙人推向了市场。所以今天的“松花皮蛋”始于天津,成于江浙。

松花的皮蛋是哪里来的?近二十年来一直有争议,一个是江苏高邮,一个是湖北洪湖,但无论如何,在这二十年之前,没有人和益阳争论过。这是除了毛主席是湖南人之外不争的事实,主要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益阳的松花蛋被外交部直接指定为国宴产品。

益阳松花皮蛋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说朱元璋起义时,曾派陈友谅到洞庭湖收集大量鸭子和鸭蛋。之所以大量收集鸭子,主要是为了改善战前士兵的伙食,比喻杀“袁荀子”,而鸭蛋是附带的军粮,收集得多。为了保持新鲜,他们被收养了。这个被水淹保存的皮蛋,并不是21世纪益阳人引以为豪的松花蛋。一开始它的名字很乱,叫“灰煮蛋”、“咸蛋”、“冷蛋”。所谓灰煮蛋取其形,咸蛋取其味,冷蛋可能指的是其功效。

不过我觉得那个时候皮蛋可能不好吃,甚至不如咸蛋。不然为什么这项技术没有形成产业?所以益阳300多年没有大规模皮蛋生产的记录,这种淹没式的技术之所以保存下来,主要是因为保鲜,因为它比咸蛋的保鲜期长得多。而这种因保存而保存下来的淹没技术,经过几代人、几个人的探索和改进,到了清朝中期,已经有了一套高度完善和完美的皮蛋制作技术。当大码头的海上商业文化兴起,松花“松花蛋已经成为商品,行销海内外200年”。

不过,应该是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益阳皮蛋才真正达到产业巅峰。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中国处于一盘散沙、枪杆子为王的局面。在当时,味道鲜美的益阳皮蛋成为最适合机动作战的军用食品,相当于简单的罐头食品。因此,这一时期是益阳皮蛋生产的高峰期。据史料记载;“20世纪20年代,益阳皮蛋批量销往武汉和全国其他地区,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当时,他们每年售出600多万件。由于加工细致、大小均匀、品质优良、风格独特,在整个东南亚享有很高的声誉。”1930年,东、西府外二十四家皮蛋店联合组织成立了益阳味蛋同业公会,正式有了规章制度,大规模组织商业性鸡蛋生产,直至解放前夕。

但是,益阳人对这个皮蛋产销的繁荣时期并不多谈。他们大概觉得皮蛋伴随着炸弹和子弹,益阳人热爱和平。其实益阳松花皮蛋当军用罐头不是它的错。抗日战争时期,益阳皮蛋被大量运往重庆牟利,但益阳人冒着封锁的危险将皮蛋送往抗日前线,蛋商们依然知道亡国恨之入骨。益阳人真正做出松花皮蛋的文字文章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在中美准备建交和举行秘密会谈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用松花皮蛋招待了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基辛格对这个晶莹剔透的松花皮蛋感到不解和兴趣,问周总理;这个玻璃蛋是什么做的?周总理解释说:这是中国传统工艺加工的鸭蛋。基辛格听说是用普通鸭蛋做的,深受感动。据说美国科学先进,发明了玻璃纸、玻璃袜子、眼镜,中国却做出了可食用的玻璃鸡蛋。中国和美国真的应该互相交流和学习!

这个故事的真实成分有多少?反正益阳人是深信不疑的,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益阳松花皮蛋开始在包装、广告、文字宣传上做文章,率先在城市经济改革前建立了商标格局;一个椭圆形,里面有一条气势磅礴的河,两边竖立着白帆和古塔,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感觉。1981年,中国食品总公司召开全国特色风味肉禽蛋优质产品鉴定会,“益阳”皮蛋荣获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在实践中,益阳皮蛋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

然而,在城市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80年代中期,益阳松花皮蛋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冲击。一个是蓝田某上市公司的报告,公开声称;松花皮蛋的发明和真伪应该是湖北人,因为自古就有成群的野鸭,具体是什么朝代不得而知。发现野鸭在盐碱地下蛋。久而久之,这些蛋不仅没能孵出小鸭子,还变成了美味的盐碱蛋,于是湖北人在松花发明了皮蛋。

后来又看到报道说皮蛋的正宗发明者应该是江苏高邮人。据说几百年前,江苏有个开茶馆的老头,养鸭子卖茶。那些鸭子经常在墙角的灰上下蛋,老人也把茶粉倒进灰里。所以在茶叶末加厨房灰,就把鸭蛋变成了皮蛋。后来老人改良了一下,加了盐等材料,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皮蛋。

对于这两种说法,益阳蛋匠冷静而理性地采用了第二种,即巧合和劳动的发明方法。否定前一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人类自以为聪明,低估了鸭子的智慧。鸭子在盐碱地怎么下蛋做皮蛋?其实后一种说法不是低估了鸭子的智慧吗?但注重现实的益阳,主动放弃了皮蛋发明地的地名之争,再次证明了益阳人是直接现实主义者。

但还有一个影响是益阳制蛋人不能承受的,那就是益阳皮蛋含铅量高的检测报告,报告中不仅列出了皮蛋的含铅量,还分析了铅对人体健康的一系列危害,甚至会致癌。这份报告对于益阳鸡蛋商来说,不亚于致命一击。畅销上百年的益阳皮蛋,萎缩得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快。市场上的皮蛋不仅

毕竟益阳是一个有着上百年松花蛋制作历史的巨头。不久之后,它又站了起来,这次它又重新启用了新瓶装旧酒的包装。除了各种闪亮的包装,最显眼的词就是“无铅”,读起来有点别扭:“益阳牌,无铅松花蛋”。

到2014,国内很多超市都能看到益阳牌和无铅皮蛋,但销量远不如以前。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因为社会的进步,其传统文化的更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小小的鸭蛋,被益阳人创造了几百年,它的使命可以说是完成了。

皮蛋是宴席上的一道好菜。它不难制造,现在到处都可以生产。但它是宜春的特产。

宜春皮蛋之所以做出来,一言难尽——

伊春,一个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曾经有很多养鸭的农民。农民们经常采摘一堆鸭蛋,在集镇上出售。生意非常大,当地人叫他们“鸭奶奶”。

当地人很少卖鸭蛋。“鸭婆”主要是把鸡蛋送到集镇,卖给蛋主,蛋主再运到外地推销。当时从宜春市区往西走15公里就是西村,那里的鸭蛋生意当时很红火,西村最大的店就是杨记蛋场。

“杨记鸡蛋场”的老板经营有方,收蛋很公平。农民愿意给他,外商也来找他进货。生意越做越大,有时候现金流都满足不了。蛋场采取大商号的做法,蛋场出票,商家和“鸭婆”可以凭票套现,按时付息。于是,生意越来越热闹。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繁荣一时的“杨记鸡蛋场”却突然出事飞了——

今年9月的一天,西村举行庙会。西村街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到处都是“鸭奶奶”,提着满满一筐白花花的鸭蛋(每筐600个),来聚会,包了一个“杨记蛋场”。杨老板整个店,加上一家,都是应接不暇,从早到晚。好不容易收了几百个熊鸭蛋,还发了很多钱票。

一年一次的庙会,都是买卖和玩乐。赌博最受欢迎。很多“鸭女”卖了自己的蛋,聚集在赌场“发财”。其中有一个运气不好的“老鸭婆”,屡次失手,输光了所有的现金,两眼冒火,掏出钱票下注。谁知赌场老板一手把钱票推开,要现金来赌,一面骂:“乡巴佬还蒙在鼓里!他不可能在一个大商店里一次买几百吨鸡蛋。有多少张纸被用作货币?太小了,擦不了屁股!”吵了两句,风声传遍大街小巷:“杨记蛋场写了一张空头支票!钱票没用……”所有的“鸭老太太”都慌了神,一拥而入“杨记蛋场”,吵着要现金。杨老板受不了了。他收集了所有的现金,付给了几个人。他还冲到哥哥家借钱应急。不巧,他哥又出去了。债主们见那人空手而归,越来越相信赌场的话,便大喊大叫,抢劫了一个鸡蛋场。

杨老板含着泪收拾残局,再也不做鸡蛋生意了。此后,西村的鸭蛋逐渐滞销。每次收的时候,大街小巷塞的鸭蛋卖不出去,几个投机的外商就趁机挑肥拣瘦,压低价格。“鸭女”在抱怨。

一天,杨老板正在打扫店铺,一个好心的“鸭婆”张抱着一车洗好的衣服走进来,感叹这几天洋商欺行霸市,敲诈村民,要求杨老板重新开始敲锣打鼓。杨老板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只好无奈地摇头。

张求情无效,说要买回茶饼,篮子里剩下的几十个鸡蛋暂时留在杨老板店里,下次集市再卖。他把鸡蛋放在墙角的一个旧洗衣筐里,想着怕损坏,又走到屋后的松林里盖紧,才离开。

宜春人,满山都是油茶,有冬天用茶籽壳烧火取暖熏肉,积尘施肥的习惯。正巧,杨老板的茶壳无处可填。老板娘看到大厅角落里的旧箩筐,顺手往里面扔了两个簸箕。过了两天,雨下得很大,几个客人把伞放在里面。交谈中,剩下的茶水也倒进了篮子里,谁也不知道篮子里有鸭蛋。

雨下了十多天,天放晴了,张又挑了一担鲜鸡蛋去赶集。这一天,大家都分手了,他的600个鲜蛋完好无损的在洗衣单里。这时候他想到了老掌柜,就把鸡蛋挑出来存放在杨老板的店里。突然,他想起了他上次留下的鸡蛋。当他往角落里看时,洗衣单还在。伸手一摸,黏糊糊的。在灯光下一看,全是灰,还好蛋在里面。杨老板见了,心虚,骂了老板娘一顿,张却淡然一笑,掏出一个,敲在箩筐上。当他剥开外壳时,不禁惊讶地大叫:“咦,冻住了!”

杨老板也眯起眼睛仔细一看:鸡蛋真的冻得像一层皮,上面还印着松针柏叶之类的漂亮图案!还笑了:“这不是‘皮蛋’嘛!”

“‘皮蛋’?能吃吗?”张剥下一个产品,放进嘴里。“咦,味道不错!”杨老板也好奇地尝了一口,说:“不错!相当不错!就是有点尴尬。”

两个人都对这个发现感到高兴。张接着说,“杨老板,我觉得这是一件大事。就买我的蛋做个实验吧!事成之后,很划算!杨老板在家里也是无忧无虑,郁郁寡欢。他计划恢复他的生意。张说了之后,马上买了鸭蛋又试了一次。他叫来了所有的家人,于是他用茶壳粉末覆盖他们,用松针和柏叶覆盖他们,并用水喷洒他们。过了半个月,杨老板叫上全家人,提着箩筐来到大厅。他第一个拿出鸡蛋,剥开蛋壳,看着它们。哈哈,皮蛋又亮又软,比上次好吃。当它们被放进他的嘴里时,味道真的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个东西的出现,是我的‘杨记鸡蛋场’恢复营业的吉兆。”杨老板兴奋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于是准备了一桌酒菜,摆上几盘拌了调料的皮蛋,并称之为“皮蛋垫”,请了几个亲戚朋友来一桌酒席品尝。席间,主人面带微笑,举起酒杯,邀请客人喝“皮蛋”。来宾品尝皮蛋,无不咂舌叫好。都称赞杨老板手不凡,为酒宴添了好菜。“皮蛋”的味道和颜色都很美,尤其是蛋上的“松花”,是吉祥的象征,受人喜爱。不过客人问怎么做的时候,杨老板笑着回应,什么也没说。

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当地人和外地客商纷纷上门询问,看货。许多“鸭女”带着鸡蛋上门,请求杨老板不要忘记过去,把她们的鸡蛋收起来做皮蛋,为西村百姓打开鸭蛋市场。

杨老板认为这是一个有利可图和有保障的生意,于是他鼓起勇气向他的兄弟借了一些钱,开办了一个皮蛋作坊。在制作时,他想知道,在茶灰壳中加入盐和姜,并将其应用于鸡蛋,以治疗涩味并去除咸味和辣味的鱼腥味。后来发现蛋黄和蛋白被冻住的原因是茶壳灰中含有碱,然后加入了一些白碱。试验后做的皮蛋味道更好。从此草木灰添加了白碱,而不是茶壳灰。

杨老板做皮蛋成功后,挂上了“杨记蛋场”的招牌。为了占得先机,独吞专利,守着“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绝不把作坊里的东西透露给别人。作坊缺人手,他只请了几个至亲来帮忙,反复叮嘱他对作坊里的一切都要守口如瓶,绝对保密。他还记得第一次和他一起发现皮蛋的“鸭婆”张怕他泄露秘密,请他用酒和食物招待,并要求他保守秘密。这个张成了“杨记鸡蛋场”的客人。

谁知道纸包不住火。有一天,张醉醺醺地从“杨记鸡蛋场”出来,街上北风一吹,他就酒瘾发作,靠在一家“鸡蛋场”的门上又吐了。蛋场老板叫服务员把他赶出去,他却坐在门槛上破口大骂。他称老板有眼不识泰山。西村第一鸡蛋场,就是靠他的几十个鸡蛋红起来的。他们也想巴结老子。你是谁,胡姬蛋农场...

早就想染指皮蛋生意的胡老板,听到这个“鸭婆”的话,非常惊讶。他赶紧用手把他扶进里屋,叫人倒茶,奉烟。一番委婉的说辞后,张终于在酒后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并做出了制作皮蛋的方法。

几个月后,西村的街上发生了一件轰动的事情:姬胡鸡蛋场也像杨记鸡蛋场一样推出了皮蛋。商业广告一贴出来,“姬胡鸡蛋农场”就人头攒动,连老人和孩子都蜂拥而至,看热闹。搞得老大杨慌了。他派人打探了几次,得知小蛋场真的是自制皮蛋,比自己做的还要好。

原来,胡老板从张口中得到了制作皮蛋的方法后,就躲在一个密室里,照着样品做实验。很快,皮蛋做好了,野心勃勃的胡老板一心想占上风,压倒对手。他试了一次又一次,烧冬草、茶壳、桑树等。成灰,加入纯碱、石灰、茶叶、盐、五香粉等调料。,混合均匀,包在鸡蛋上,放在大桶里,一个月就成了皮蛋。这样做出来的皮蛋颜色更滑,味道更鲜美。其中他纠正了杨老板认为皮蛋上出现“松花”的错误认识,没有松针和柏叶的皮蛋上也会出现美丽的“松花”。

后来,制作皮蛋的方法传到了宜春市的几家大食品行,于是他们也做起了皮蛋生意。就这样,宜春皮蛋越做越多,越做越好,远近闻名,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