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亚回到船上,利益混合。
原文:
拍拍鸥群互致问候,珊瑚湾港夕阳明媚。
远处的波浪轻如湖水,岛屿比初夜的星辰还要多。
荡起胸膛,海风和露珠,洗涤心灵,聆听海浪。
此行也是人间福,我敢说潮起也不平。
分析:
这首诗是梁启超在光绪二十七年五月(1901)离开澳洲回到亚洲时写的。它描写了海上落日的自然景象,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鲜活,表达了诗人乐观饱满的审美感受,也道出了他内心被压抑的愤懑。
这首诗的开篇对联描绘了从澳大利亚回国的情景。“拍鸥群互致问候”是指一群海鸥“拍”着翅膀,在回到船上前后来回飞翔;有的飞在船后仿佛告别,有的徘徊在船前仿佛相见。
这种景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所特有的。诗人以“相见恨晚”来写海鸥,既含蓄地写了海鸥,又指明了归家的意义。而且海鸥似乎也很体贴,让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暖的感觉。
第二句“珊瑚湾港的晚霞是明亮的”,说的是灿烂的晚霞特别明亮,照耀在澳大利亚沿海的珊瑚宝岛上。这个形象真的很美很壮观,同时又巧妙地交代了当时回船的地点和时间,与第一句融为一个清晰完整的画面。
第三和第四句是诗人在船上看到的。“远浪轻如湖”是指远处的海面几乎和内陆湖一样平静。这个“光”字,把大海的惊涛骇浪看得无所事事,它不过是一片辽阔而温柔的无限烟波。
“岛屿比初夜星辰多”,天上的星星也比那些零散的岛屿多。那么,从这微弱遥远而稀疏的初夜星光中,我们是否也能窥见诗人当时平和安宁的心境呢?
第五句和第六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感受。此时的诗人,浑身裹着海风,呼吸着充满夜露的清新空气,胸襟格外开阔坦荡;听着大自然和谐的声音,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美妙音乐,海浪拍打着节奏,我的心灵不禁为之陶醉。
在这里,《海风露珠》和《天降惊涛》书写了一个神奇的海上仙境。而“荡胸”和“洗心”也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当时情感的迅速和理性的满足,仿佛得到了全心全意的净化。
在对联的结尾,诗人转向了讨论。他感慨地说,这次海上旅行也是人间幸事。我敢像古人一样说“夜潮平”吗?这首《潮不平》原出自宋代陆游《塔齐集》诗:“古无拨乱反正,夜潮不平。”?
梁启超把他的意图反过来用,字面上讲,他的意图随着潮水平息了。其实他只是说他记住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迫流亡。他充满了焦虑和愤怒,他的意图是不平坦的。
从自然美的审美来看,这是在敲打着忧国忧民之心。这深化了全诗的意境,异域风光与爱国情怀交织成更加深刻动人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