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遗址保护经历了什么?
/来自club.china/,中国网社区
保护意识空前提高
虽然大遗址作为学术术语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时间不长,但良渚、牛河梁、二里头这些“暴发户”的发现、发掘和保护,已经改写和阐释了中华文明史。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些中国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址和遗迹,不仅应该为每一个华夏子孙所“熟悉”,更应该成为世界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骄傲。
除了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毋庸置疑,大遗址保护的另外两个“大”是规模大、影响大。
万里长城和千里运河就不用说了,朝阳的牛河梁遗址、成都的金沙遗址、无锡的洪山遗址都覆盖了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有些大型遗址工程甚至是跨省跨地区的,任何对大型遗址的保护措施都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近年来,从长城资源调查到大运河申遗,从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到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启动,几乎每一次关于大遗址保护的活动都是“全民行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有100处大遗址进入文化发展规划,大遗址保护已被列为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随着文化的传播和城市功能的转变,大遗址的保护不仅是“修正和改变历史”,也是对城市当代历史的书写和规划。
“纵观无锡发展的每一次辉煌,背后最根本的动力是文化因素,根植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无锡市委书记杨讲了一个诗意的故事,可以说是很多城市共有的。
“规划一个绿地可以促进几百亩土地升值,而建设一个遗址公园可以让整个城市升值;建设一个工业项目可以为一个城市服务几十年,而保护一个大遗址可以让一个城市受益几百年或者几千年。
正如洛阳市委书记连所言,厚重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等六大规模遗址,让古老的洛阳声名远扬,受益匪浅。
牛河梁遗址的发现,让朝阳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如何保护好这些“著名的文明使者”,尽可能完整、安全地为历史和后代传承这些影响深远的文明载体?从国家到民众,大遗址保护的文化自觉程度空前提高。
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周口店、隋唐洛阳城、唐甘岭等大遗址专项管理法规得以实施,为大遗址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到目前为止,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了90多处重要遗址的保护规划。
高句丽、殷墟等重要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大明宫和郑州商城的拆迁和环境整治,有效改善了遗址周边环境。以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新疆段、Xi地区和洛阳地区为核心,包括6543.8万处重要遗址在内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初步形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两年,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保护大遗址的理念不断创新,形成了Xi安知识、良渚知识和洛阳宣言,提出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新思路,大遗址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三大矛盾有所缓解。
“举* * *”的学问是什么
文化遗产保护是永恒的大事,大遗址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镇,大遗址保护也是难点。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达到同期世界的两倍,城市发展将面临“加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
矛盾的焦点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城市用地的快速扩张,使得许多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大场地逐渐纳入城市用地范围。
首先是如何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无锡洪山地块内的土地原属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是直系户口还是继承户口?经济账户还是发展账户?算本地账还是算整体账?无锡* * *最终将洪山遗址7.5平方公里土地全部用于洪山遗址公园建设,统一规划引导遗址规划范围周边农业用地,进行农业结构规划,形成省级都市农业生态园;并充分利用红山遗址、泰伯墓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拆迁安置工作,规划建设红山文化新城。
通过配套功能的完善,将红山遗址的保护与宜人宜居环境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其次,如何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居民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活在废墟区的居民们在守护着祖先留下的珍贵文物。受《文物保护法》限制,不能办厂,不能修路,不能建房。他们只能看着周边地区的经济不断超越自己。废墟中的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凌乱,社会治安不太好。
每个人都有享受先进文明发展的权利,文明的传承不能成为“落后和艰苦”的理由。
在大明宫等主要遗址的保护规划中,Xi对不同区域的农民和居民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在保护核心区将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安排中青年就业,在文物保护区实行疏散人口政策,减轻文物保护压力。
这些做法可能不能广泛适用,但善意的出发点可以借鉴。
由于历史原因,大遗址往往被许多工厂企业“占领”。
拆迁安置重建资金压力大。
光靠中央补贴巨额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创新投资运营机制,以地方* * *集资为主,中央财政补贴为辅,同时支持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成功解决了集资问题,成为大遗址保护的第一道坎。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融资渠道也不一样。
以西汉南越国遗迹保护为例。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广州来说,在市中心找到这个遗迹全民“欣喜若狂”,城市规划建设绕道而行,资金保障不成问题。
这是一个发达地区。
在安阳、朝阳等相对欠发达地区,虽然投资差异很多,但“给* * *”的洞察力令人钦佩。
保果惠民。
展示特色与制定法规并重。
专家表示,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肌理,遗址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遗址保护的方式也要防止雷同的倾向,在加深对遗址文化内涵的理解上下功夫,实现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只有体验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好处,才会成为身边大遗址最有力的守护者。
“考古遗址公园是以考古遗址及其环境的保护和展示为基础,集教育、科研、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考古遗址公园依托考古成果,以遗址为基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时,与单纯的遗址保护相比,更加注重全民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服务大众、反哺社会的功能更加突出。
”童康铭说道。
据介绍,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同时,将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大遗址保护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和支持。
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设30个考古遗址公园和50个遗址博物馆。
对此,Xi市副市长段先念提出,鉴于大遗址保护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国家应制定《大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将大遗址保护纳入法律法规的轨道。其次,由于大遗址保护涉及人口控制、征地、迁移、拆迁、环境改善、土地用途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等复杂问题,国家应出台配套政策协调处理这些问题。
过去,高层建筑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生活的象征。今天,文化遗产,尤其是大遗址,已经成为城市生活改善的重要标志。
在* * *的积极保护和社会参与下,大遗址正在摆脱“蓬头垢面”的形象,逐渐成为城市最美的地方。“莫问的遗产使事情出错,请只看伟大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