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起源?

火药以其杀伤力和震撼力,给人类带来了和平与安全,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明之一。

中国记载火药配方的第一本书是在八世纪和九世纪写的。书中说“用硫磺和雄黄、蜂蜜烧硝石”会出现“烧手、烧脸、烧房子”的现象。这里的“秘密”应该是蜂蜜。蜂蜜加热后可以变成木炭。硫磺、硝石和碳混合在一起,就是火药的配方。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的结果,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经用于军事。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率军围攻,引郑(带兵火烧,烧龙萨满,引壮士先登城,被子急)。这里所说的(飞火)是指(火炮)和(火箭)。(火炮)就是把火药做成环形,点燃吊线,用投石机扔出去;火箭就是把火药球绑在箭下,点燃引线,用弓射出去。到了宋朝,战乱不断,加速了火药武器的发展。北宋政府建立火药作坊,陆续制造出以燃烧性能为主的火药箭、火炮等武器,以及霹雳、霹雳等爆发力强的武器。南宋1259年,制造了一种以巨竹为枪管,内装火药的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了青铜铸火制,称为(将军铜)。这些武器都是由火药爆炸驱动的,在战争中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威力。下图是南威火枪和魏碑火药箭。

12和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随后传入希腊、欧洲乃至全世界。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推动了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直到14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才有火药和火器的使用记录。

1,来自炼金术

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政策中就有记载,炼丹师给景王献长生不老药。汉武帝也梦想“长命百岁,长见识”,向百姓要丹药,招募方士,亲自炼丹。从此,炼丹成为一种潮流,流行开来。历代都出现了方士,也就是所谓的方士。炼丹师的目的是找到长生不老之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炼金术流行了一千多年,最后一无所获。但炼丹术中使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体现了化学的原始形态。

炼丹术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火炼丹”。和火药的发明有直接关系。所谓“火炼丹”,就是一种无水加热的方法。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的火法,一般包括:煅烧(长时间高温加热)、熔炼(加热干物质)、灸(局部烘烤)、融(熔化)、抽(蒸馏)、飞(也叫上升,即升华)等。这些方法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也是炼金术这种愚蠢职业发明的基础。方士的虔诚和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挫败感,让方士不得不反复实验,寻找新的方法。这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在火药发明之前,炼金术已经获得了一些人工化学物质,比如硫化汞。这可能是最早的化学合成产品之一。

一个炼金术士着了火,启发了人们认识和发明火药。

2.火药的发明

炼金术士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他们的方向是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所以火药的发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炼丹师通常在使用前将硫磺、砒霜等毒性凶猛的石药“蹲伏”,“蹲伏”即投降。失去或减少毒性的过程称为“降火”。初唐名医、方士孙思邈在《单晶硫磺法》中写道,将硫磺和硝石磨成粉末,放入银罐或沙罐中。挖一个坑,在坑里放一个锅把坑弄平,四面填土。把三个没被虫子吃掉的皂角一个一个点着,然后放入锅里,用硫磺和硝石燃放烟花。烟火烧不着的时候,把炭炒到三分之一的炭灭了,再退火,等混合物凉了再服,就把火制服了。

中唐时期,一个叫清的人在《明矾降火法》中提出了一个降火方子:“硫磺22两,硝22两,马兜铃半个。对了就是结尾,混好。挖个坑,把药放进锅里,和地面平齐。放一块熟火,大理石大,往里一放,烟就渐渐起来了。”他在孙思邈的方中用马兜铃代替皂荚。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

所有潜火的方子都含碳,硝石要加在硫磺里,硫磺要加在硝石里。这说明炼丹师有意让药物燃烧,以去除其剧毒。

虽然炼丹师知道硫磺、硝酸盐和碳混合点燃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药物着火引起丹房起火的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太平广记》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隋朝初年,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的老人。那晚住在那里。杜春子半夜醒来,看到高炉里“紫烟穿屋”,房子突然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师在准备易燃药物时的疏忽造成的。还有一本炼丹术的书叫《真元妙道简介》,里面也讲到用硫磺、硝石、雄黄、蜂蜜炼丹中的火,烧人的脸和手,直上屋顶,烧房子。这本书警告炼金术士要防止这类事故。这说明唐代的方士掌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磺、硝酸盐和碳可以形成一种高度易燃的药,称为“火药”,也就是火药。因为火药的发明,在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一度被视为药物。《本草纲目》中提到火药可以治疮、癣、虫、湿、疫。

火药解决不了长生不老的问题,还容易着火。炼金术士对此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从炼丹师转移到军事家手中,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之一。

3、火药的应用

唐代的火药

在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兵家常用的攻击手段。当时,在火力攻击中,使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把油脂、松香、硫磺等一些易燃物质绑在一支箭上,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烧敌人的阵地。如果用火药代替普通易燃材料,效果会好很多。在火药发明之前,投石机经常被用来投掷石块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火药发明后,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据宋代陆贞《九国志》记载,公元(10世纪)年间,郑率军攻打(今江西南昌),“起兵”在城内焚烧龙族萨满。这可能是最早的用火药攻城的记录。

宋代火药

到了宋代,火药武器发展迅速。据《宋史:士兵的故事》记载,公元970年,兵部命史凤吉生入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绑一个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射出箭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身为士兵的神威队长唐宓将自己的火箭、火球、火蓟等火器献给了宋朝廷。在1002期间,冀州永琏将石浦制作成火箭、火球和其他火器并进行表演。

火药武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使用冷兵器过渡到使用枪械。武器中使用的火药的原始形态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吴要》中记载的早期火药武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武器的范畴。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渐利用了火药的爆炸特性。

混有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粉的火药称为黑色火药或褐色火药。这种混合物非常容易燃烧,而且燃烧得相当剧烈。如果火药在封闭的容器中燃烧,就会爆炸。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固体火药本来很小的体积突然膨胀到几千倍,然后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药的燃烧和爆炸特性,可以制成各种火器。北宋使用的用途不同的火药武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成的。蒺藜火球和毒烟球是爆发力比较低的枪械。北宋末年,也出现了爆发力比较强的火器,如“霹雳”、“霹雳”。这种火器主要用于进攻或防守城市。公元1126年,李刚防守开封时,以雷霆之势炮轰退金军之围。金与北宋的战争,进一步完善了火炮。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也是一种铁壳的爆炸武器。这种武器是元军在金朝进攻南京(今河南开封)时使用的。《金史》对霹雳的描述是:“火药爆炸,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以上。人与牛皮皆破而无痕,甲与铁皆透。”这个描述可能有点夸张,但却是火药威力的真实写照。

火器的发展依赖于火药的研究和生产。《吴药》中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唐代火药中硫和硝酸盐的含量是一样的,是1到1,宋代是1到2,甚至接近1到3。类似于后世硝酸盐占黑火药四分之三的公式。在火药中加入少量辅助成分,是为了达到易燃、爆炸、中毒、烟幕的效果。火药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曾公亮在1044的《吴京通论》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用不同的辅料来达到易燃、易爆、释毒、烟幕的不同目的。

到了宋代,由于战乱不断,对火器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宋神宗,设立了一个军事装备监督员,负责全国军事装备制造。军器监雇了四万多名工人,监分为十个车间,每个车间都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书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一次日出,弩火药箭7000支,弓火药箭10000支,蒺藜炮3000门,皮炮20000门”。这些都促进了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

管状火器出现于南宋,火枪发明于公元1132年。火枪是用一根长竹竿制成的。先把火药放在竹竿里,在战斗中点燃火药向敌人喷射。我老派的时候用的是“二十多支长竹火枪”。公元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作火枪,用粗竹筒制成。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它只能喷出火焰来烧死人,火枪配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射出“子巢”。“子巢”是原子弹。火枪开创了用管状火器发射射弹的先河。现代枪支是由管状火器逐渐发展而来的。因此,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火枪也叫火枪,所以可能是用竹筒做的。《永乐大典》中引用的《行军指南》一书提到,宋朝守城时,用火管杀死登城之敌。元明时期,这种原始的用竹筒制成的管状火器,用铜或铁铸成炮,称为“器”。

1332青铜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带有铭文的管状火器。

明朝

明代在作战火器上发明了多种“多管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了32支箭的“一群蜜蜂”;可以射出多达100支箭的“百虎共跑箭”。明朝燕王朱迪(后来的明成祖)和皇帝文健在白沟河作战,曾经使用过“蜂群”。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管齐射火箭,堪称现代多管火箭的鼻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水战中使用了一种叫做“火龙出水”的火器。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能在水面上飞三四尺,远至二三里。这种火箭是由竹子和木头制成的。龙形外壳上绑着四个大“火”,腹部藏着几个小火箭。大“火”点燃后,箭体被推飞,“像一条火龙出水。”火药燃尽后,点燃腹部的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命中目标会让敌人“烧人烧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此外,书中还记载了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胚胎导弹,如“神火飞鸦”。“神火飞鸦”是用薄薄的竹棉纸糊成乌鸦形状。它装满了火药,由四枚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桶并联火箭,工作原理与当今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非常相似。

随着火箭的发展,人们有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的愿望。据史料记载,14年底,明朝一位勇者坐在放有当时最大的47枚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自己的飞翔梦想。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万虎被誉为第一个乘火箭飞行的人。为了纪念一万个家庭,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一万个家庭命名。

火药对人类的影响

据宋代陆贞《九国志》记载,公元(10世纪)年间,郑率军攻打(今江西南昌),“起兵”在城内焚烧龙族萨满。这可能是最早的用火药攻城的记录。到了宋代,火药武器发展迅速。据《宋史:士兵的故事》记载,公元970年,兵部命史凤吉生入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绑一个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射出箭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身为士兵的神威队长唐宓将自己的火箭、火球、火蓟等火器献给了宋朝廷。在1002期间,冀州永琏将石浦制作成火箭、火球和其他火器并进行表演。火药武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使用冷兵器过渡到使用枪械。

武器中使用的火药的原始形态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渐利用了火药的爆炸特性。火药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固体火药本来很小的体积突然膨胀到几千倍,然后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药的燃烧和爆炸特性,可以制成各种火器。北宋使用的用途不同的火药武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成的。蒺藜火球和毒烟球是爆发力比较低的枪械。北宋末年,也出现了爆发力比较强的火器,如“霹雳”、“霹雳”。这种火器主要用于进攻或防守城市。公元1126年,李刚防守开封时,以雷霆之势炮轰退金军之围。金与北宋的战争,进一步完善了火炮。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也是一种铁壳的爆炸武器。这种武器是元军在金朝进攻南京(今河南开封)时使用的。管状火器出现于南宋,火枪发明于公元1132年。火枪是用一根长竹竿制成的。先把火药放在竹竿里,在战斗中点燃火药向敌人喷射。我老派的时候用的是“二十多支长竹火枪”。公元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作火枪,用粗竹筒制成。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它只能喷出火焰来烧死人,火枪配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射出“子巢”。“子巢”是原子弹。火枪开创了用管状火器发射射弹的先河。现代枪支是由管状火器逐渐发展而来的。因此,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次伟大飞跃。火枪也叫火枪,所以可能是用竹筒做的。。《永乐大典》中引用的《行军指南》一书提到,宋朝守城时,用火管杀死登城之敌。

元明时期,这种原始的用竹筒制成的管状火器,用铜或铁铸成炮,称为“器”。明代在作战火器上发明了多种“多管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了32支箭的“一群蜜蜂”;可以射出多达100支箭的“百虎共跑箭”。明朝燕王朱迪(后来的明成祖)和皇帝文健在白沟河作战,曾经使用过“蜂群”。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管齐射火箭,堪称现代多管火箭的鼻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水战中使用了一种叫做“火龙出水”的火器。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能在水面上飞三四尺,远至二三里。这种火箭是由竹子和木头制成的。龙形外壳上绑着四个大“火”,腹部藏着几个小火箭。大“火”点燃后,箭体被推飞,“像一条火龙出水。”火药燃尽后,点燃腹部的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命中目标会让敌人“烧人烧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此外,书中还记载了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胚胎导弹,如“神火飞鸦”。“神火飞鸦”是用薄薄的竹棉纸糊成乌鸦形状。它装满了火药,由四枚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桶并联火箭,工作原理与当今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非常相似。

随着火箭的发展,人们有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的愿望。据史料记载,14年年底,明朝一位勇者万虎,坐在放有当时最大的47枚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自己飞翔的梦想。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万虎被誉为第一个乘火箭飞行的人。为了纪念一万个家庭,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一万个家庭命名。

早在八、九世纪,随着医学和炼金术的知识,硝酸盐也从中国传到了阿拉伯。当时阿拉伯人称之为“中国雪”,波斯人称之为“中国盐”。他们只知道用硝酸盐治病、冶金和制造玻璃。13世纪,火药由商人通过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书籍了解了火药。火药武器通过战争传播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火药武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叙利亚战争中战败,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拔罐、火炮、雷电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一些欧洲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在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火药武器。比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巴沙时就使用了火药武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渐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技术。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改变了战争方法本身,也改变了统治与奴役的政治关系”。“之前固若金汤的贵族城堡石墙抵挡不住市民的炮火,市民的子弹穿透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随着穿着盔甲的贵族骑兵一起灭亡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型精英火炮在欧洲工厂制造,装备强大舰队,起航征服新殖民地……”

中国的火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先驱作用:“现在已经不容置疑地证明,火药是从中国经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再由阿拉伯人连同火药武器经西班牙传到欧洲的。”火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4.对外交流史

早在八、九世纪,随着医学和炼金术的知识,硝酸盐也从中国传到了阿拉伯。当时阿拉伯人称之为“中国雪”,波斯人称之为“中国盐”。他们只知道用硝酸盐治病、冶金和制造玻璃。13世纪,火药由商人通过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书籍了解了火药。火药武器通过战争传播到阿拉伯国家。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后,在农丰等地缴获的工匠和火器全部被带走,金军中的火药工匠和火器编入蒙古军队。次年,蒙古军队发起第二次西征,蒙古军队新编入的火器部队也随军队出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装备着火器的蒙古军队横扫东欧平原。1241年4月9日,蒙古军队与3万波兰人和德国人的盟军在东欧的瓦尔斯塔德平原上展开激战。

根据波兰历史学家德鲁戈斯在《波兰历史》一书中的记载,蒙古军队在这场战役中使用了威力巨大的火器。波兰火药历史学家盖斯勒躲在战场附近的一座修道院里,秘密描述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样式。根据盖斯勒的描述,蒙古人从一个木桶中成捆地发射火箭,因为木简上画有一个龙头,所以被波兰人称为“中国喷火龙”。

蒙古人消灭阿拉伯帝国后,建立了伊犁汗国。它迅速成为中国火药等科技知识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枢纽。装备火药武器的蒙古军队在欧洲的长期驻扎,给欧洲人提供了一个窥视火药技术的机会。

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叙利亚战争中战败,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拔罐、火炮、雷电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一些欧洲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在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火药武器。比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巴沙时就使用了火药武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渐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技术。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改变了战争方式本身,也改变了统治与奴役的政治关系。之前固若金汤的贵族城堡石墙抵挡不住市民的炮火,市民的子弹穿透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随着穿着盔甲的贵族骑兵一起灭亡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型精英火炮在欧洲工厂制造,装备强大舰队,起航征服新殖民地。

火药发明的意义

中国的火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作用:“现在已经不容置疑地证明,火药是通过印度从中国传给阿拉伯人的,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是通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的。”火药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曾经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侠义阶层日渐衰落!火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