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长恨歌》教学案例

《长恨歌》是高二语文的重点。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和安排?以下是我高二教育版编的《长恨歌》教学案例。欢迎浏览。

教学设想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写于元和元年(806)。全诗生动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用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出动人的故事,通过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生活的真相,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这节课尽量穿插各种故事,听名家朗读,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大声朗读,播放视频等活动,让教学生动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喜欢上中国的古典诗词。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2.把握长恨歌的形象和主题;

3.理解叙事和人物塑造中使用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1文本中的唐与杨贵妃形象分析

2阅读全文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教学困难

理解叙事和人物塑造中使用的艺术技巧。

教学时间

2个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类

首先,故事导入

相传白居易三岁开始读诗,五岁写了很多诗。到九岁时,他已经掌握了诗歌的节奏,并擅长对话。十岁生日,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晚饭后,他的叔叔把白居易叫到班上说:“曹子建写了一首七步诗。”

白居易稍加思考就有了草稿,但他故意保持沉默。舅舅觉得他配不上,取笑他说:“神童今日如蝼蚁。”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就说对了,只是没说罢了。”大家都很惊奇,催促白居易赶快说话。白居易说:“白居易此刻不正。”我叔叔听了很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叔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已经风华正茂的著名诗人顾匡求教。白居易见了顾匡,说:“顾大人,我是来向你请教的。我写了一首诗,请大家指教!”

顾况一看他是农村的,就不耐烦了。当他看到卷轴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他感到更加可笑,并说:“长安很贵,但“白驹”并不容易!你还是回老家吧!"

“我住在乡下,很快就会回去。我刚刚听说你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我想让你看看。如果你忙得没时间看,我可以先看一个,请听。”然后白居易翻出一首诗念道:“茫茫草过平原,随四季来来去去。野火从来没有完全吞噬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

当顾匡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高"时,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手接过诗,收白居易为徒。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要是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就很难活在世上了!”

其次,幻灯片介绍了白居易和他的写作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名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并称“白元”,与刘禹锡并称“白柳”。文章细致,特别有诗意,作品平易近人,老婆婆也能看懂。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重视诗歌的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人民疾苦,主张“文章要及时写,歌诗要为物写”,肯定了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深刻反映了时政之弊,民生之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也被称为“唐明帝”。杨贵妃名叫杨玉环,是唐玄宗寿星李茂的妃子。后来,玄宗看中了杨贵妃,将她召入宫中做女道士。她被封为贵妃后,她的亲戚们也纷纷效仿,她的堂兄杨成了宰相。李隆基早年努力,晚年逐渐放松。杨玉环之后,更是纵情声色,轻忽国事。再加上杨的荒淫无度,朝政的败落愈演愈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和杨贵妃仓皇出逃,来到马尾坡。于是央求杨的弟弟妹妹来感谢这个世界。形势所迫,李隆基只好要求,“命高力士在佛堂前梨树下掴贵妃。”

三、幻灯片放映,检查预览。

回眸()凝脂()阴庵()李宫()牯骨()城阙()千朵花()飘零花()旌旗()玉龙()犹豫不决()马嵬()不动声色。

播放录音并大声朗读,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玉环入宫,隆基爱:中国的皇帝,渴望美,可能动摇一个帝国...生女孩而不是男孩时的幸福。

逃跑途中,玉环被杀:...高起李宫,入碧云...那段记忆,那种痛苦。她洁白如玉的脸在哪里?。

混乱过后,我回到北京,想起了玉环:统治者和贵族们,当目光相遇时,在他们的外套上哭泣...然而,没有心爱的灵魂拜访过他的梦。

道士们施法寻找玉环:在灵琼住着一个道士,他是天上的客人...就像春天的雨落在梨花上。

玉环送簪,天人永隔:但当她叫他感谢她的君主时,爱在她的眼睛深处发光...而这无尽的悲伤会一直持续下去。

5.家庭作业:熟悉课文

第二节课

一,分层阅读,把握内容

第一层:中国的皇帝,渴望能撼动一个帝国的美丽——皇帝的眼睛永远也看不够她

内容:玉环超凡脱俗的美貌和李对她的极度宠爱——入宫、得宠、杨家表谢——说明她长恨的原因,讽刺唐明帝荒淫无道、国乱民乱。

想一想:

1.作者以「中国的皇帝,渴求可能撼动一个帝国的美」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引导了全诗,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话描述了杨玉环的美丽?使用了什么技术?答:“只要她转过头来笑一笑,就有一百个咒语被施了,六宫的脂粉和颜料也就化为乌有了”

夸张和对比用来对比杨玉环的美。

3.作者通过强调玉环的特殊宠爱,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答:批判统治集团,因为它的颓废和放荡,已经造成了灾难。

二楼:直到渔阳传来震天动地的战鼓声——然而却没有一个心爱的精灵造访过他的梦

补充资料:马嵬兵变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攻打杨帆,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陷。玄宗率领1300人,24名宫女出逃,将军陈元礼护送。西行至马驿哨,兵士怨恨杨兄妹不肯前进。诬告杨通敌,将其杀害,陈对皇帝说:“既然杨通敌,杨贵妃就不该留在这里。”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绸子上吊自杀了。38岁时,他已经跟随皇帝17年。

内容:

马嵬叛变,贵妃吊死。

思念四川与归乡——见物思人,触景生情——忧“恨”

回北京后的思念之痛

第三层:灵琼住着一个道士,他是天堂的客人,而这无尽的悲伤将永远持续下去

内容:方士唤魂寄情于仙山——浪漫主义手法——深化和渲染“长恨歌”主题

解决方案:

长恨歌

谁讨厌?李隆基和杨贵妃

讨厌什么?他们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去世,李隆基退位。

为什么讨厌?"中国的皇帝,渴望能撼动一个帝国的美丽,在位多年,寻觅,却从未找到。"对“轻柔的歌和缓慢的舞,弦和竹的音乐,皇帝的眼睛永远不够凝视她。”皇帝对色彩的重视,对色彩的渴望,杨贵妃女儿的美丽与妩媚,黄与杨贵妃之间挥之不去的欢愉,以及杨贵妃的宠爱,不仅有《独夜情》,还有《姐弟恋土列》。——仇恨的内因

"直到渔阳战鼓,震天动地,打破了彩衣彩裙的曲调。"到“皇上救不了她,只能捂脸,后来转头看时,那血泪之地。”杨女之死。——仇恨的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如何表示讨厌?蜀道上——归途中的思念——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痛

思考:玉环被杀后,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李隆基的感情?(景物描述)

1,隐藏在寒风吹起的黄尘中,在匕首塔小径的裂口处,他们穿过一条云线。峨眉山下。最后几个来了,旗帜和横幅在渐暗的阳光下失去了颜色。

(秋色萧瑟,萧瑟的秋色衬托出人物悲伤的思绪。)

2.但蜀国的水永远是绿色的,山永远是蓝色的,所以陛下的爱是不变的,比天更深。

(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的心情,可见玄宗内心的痛苦。)

3.他从他临时的宫殿里凝视着荒凉的月亮,他听到晚雨中的钟声,切割着他的胸膛

用月光和钟声赋予玄宗的特殊感受来表现玄宗的悲伤情绪。)

4.池塘,花园,宫殿,一切都和以前一样,太叶湖芙蓉,未央宫柳树。但是花瓣就像她的脸,柳叶就像她的眉毛,每当他看着它们的时候,除了哭泣,他还能做什么呢?。

这两句话描述人物是什么心理?

风景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模样,表现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古的情怀。

5.王座上飞着萤火虫,而他在暮色中沉思。,他会延长灯芯到它的结束,仍然永远无法入睡..钟声和鼓声会慢慢敲响漫长的夜晚,黎明前,天空中的星河变得清晰。

这里的景物描写对玄宗表现了什么感情?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在玄宗的夜被上。

久久不能入眠,历历在目。

表现了玄宗一夜的冷寂和相思。

6.汉家的皇帝闻之,被惊醒梦中的九华,华盖。她推开枕头,穿好衣服,摇醒睡意,珍珠衬托的银屏打开了。因为走得太匆忙,她那浑浊的发饰垂在一边,当她沿着平台走来时,她的花帽也松了。风吹着仙女,仿佛她穿着彩虹裙和羽毛外套翩翩起舞。泪珠顺着她忧伤苍白的脸庞滑落,就像春天的雨落在梨花上。

三个连贯的动作描述了她得知汉献帝派出使节后的震惊、激动和迷茫。

焦虑和紧急

内心的悲伤,难过,苦涩,

痛苦、委屈、感激

《贵妃》的凄美、孤独与悲凉

7、但旧东西表示好感,通过他的特使,给他寄回了一个贝壳盒子和金钗。但保留了发夹的一枝和盒子的一面,断了发夹的金,断了盒子的壳。但是你的心像金子一样坚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在地球上或在天堂,我们一定会。她给他,通过他的信使,一句话提醒他,誓言只有他们两个心里知道在第七个月的第七天,在长寿的宫殿,我们秘密地告诉对方在安静的午夜世界。我们希望在天堂飞翔,两只鸟合而为一,在大地上生长,一棵树的两个枝干..

送“一盒金钗”来表达我的心,并说“但它使我的心像金子一样坚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在地球上或在天堂,我们一定会的”。我怕皇上会怀疑,会“重发勤言”,以七夕之夜两人在长生殿所立的密誓作证。赠送爱情信物。(叙述感受)

8.以“地久天长,天久天长”结尾的目的是什么;总有一天两者都将结束,而这无尽的悲伤将永远持续下去?

一方面,它指出了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永恒的仇恨,另一方面,它暗示了是唐玄宗自己对国家的偏爱造成了这种不可挽回的终生仇恨。以这句话结尾,有点明确了题目的目的。

二、主题分析

1,老师提供写作背景,然后分析主题。《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寓言主题;

爱情题材;

双重主题。

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附录:写作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歌中著名的杰作。写于元和元年(806),诗人在密县(今陕西周至)任县令。他与好友陈洪、王志富游览仙游寺,因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此诗。在这部叙事长诗中,作者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象、叙事性和抒情性叙述了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的反叛所毁,他们在无休止地吃着这种精神的苦果。唐玄宗和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不拘泥于历史,而是依靠一点历史的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已经退化为曲折动人的故事,以往复感人的艺术形式来描述和传唱。因为诗中的故事和人物是有艺术性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在历代读者心中荡漾。

(2)《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一直都有不同的诉讼。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1)寓言。就把唐玄宗写成一个皇帝。一般认为,这首诗取材于李与杨的风流韵事,讽刺好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警告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至于诗后半段对千古恨的描写,不是对李、杨的同情,更不是褒扬,而是通过晚年倾家荡产的尴尬场景,对荒淫无道的国家进行微妙而曲折的讽刺。说明作为皇帝,爱美之人必先爱山川,失去了山川,美也就失去了。爱美的人更应该热爱国家。

(2)爱情理论。把唐玄宗写成一个凡人。(白居易说这是世间少有的事)我觉得这首诗的前半句,有讽刺和不满李、杨铺张浪费,抛弃国事的意思,但这不是主旨。全诗用大部分篇幅描述了两人的恋爱经历,歌颂了两人之间的爱情。评论者也认为,诗中描写的李与杨的爱情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历史事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部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忠贞和专一,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李和杨虽然是后妃,但她们的爱情与人们的生活和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理论。就是皇帝和普通人。这首诗一方面讽刺了李、杨的荒淫无度所造成的灾难,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和真挚的爱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并对后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全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二元对立,贯穿着李和杨这两个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和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2.如何看待三种说法?为什么?

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首先要注意:它是一首叙事诗,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和杨的前期快意和后期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期的享乐是后期贵妃死亡、相互仇视的明显原因,而长期的仇恨则是李、杨两人纵欲放荡、误解国家,最终害了自己的必然结果。因此,任意突出或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都将损害故事的整体性,切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使故事失去原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本意。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部经过作者艺术化处理的爱情悲剧。李和杨作为悲剧中的两位主人公,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放荡享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使他们异地生活,相见恨晚,自食其果,所以他们是这个悲剧的传承者。在评论《长恨歌》的主题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因为这是我们分析和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态度和情感倾向的必要前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注意作者对这个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情感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有很强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与杨爱情的始末过程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并通过情感媒介表达了自己对悲剧的判断。对于李和杨的娱乐失误,作者表明

然而,它的意图是批判和讽刺的,这可以从这样的句子中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皇帝,渴望可能动摇一个帝国的美丽”,“皇帝,从那时起,放弃了他的早期听证会”,“并浪费他所有的时间在她的盛宴和狂欢,他的春天的情妇,他的夜晚的暴君”,“软歌和慢舞,弦和竹的音乐,皇帝的眼睛永远不够看着她”。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和杨的态度也由批评和讽刺转变为同情和怜悯。我们可以从许多情绪化的描述中获得一种非常明显和强烈的感觉,如皇帝救不了她,他只能捂住自己的脸,直到他们的马蹄下他们可能会践踏那些蛾眉,但正如蜀国的水永远是绿色的,它的山永远是蓝色的,所以皇帝的爱是不变的,比天还深,皇帝坚持在那里,不会离开,这种记忆,这种痛苦。她洁白如玉的脸在哪里?但是花瓣就像她的脸,柳叶就像她的眉毛,每当他看着它们的时候,除了哭泣,他还能做什么呢?,夕宫萤火静,灯火皆醒。诚然,作为悲剧的传承者,作者对李和杨有着深切的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也谴责了李和杨。但作者的谴责有自己的立足点,即李、杨的恣意放纵不仅贻误了朝政,危害了国家,而且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而不是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颓废(虽然诗歌客观上有这种认知作用)。否则,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绘李与杨之间的千古恨呢?即使按照“讽喻家”的说法,这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尴尬场景进行讽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个描述是不必要的;而且作者也没必要在字里行间倾注如此明显而深刻的同情!

第三,作业

1,熟悉全诗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

3.课后读《长生殿》或《吴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