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尔的背景介绍

用战略管理流派众多,各种观点此起彼伏来形容这种情况恐怕不为过。著名战略管理学者明茨伯格将这种情况描述为“盲人摸象”。在这种情况下,重温战略管理鼻祖伊戈尔·安索夫(H. Igor Ansoff),从源头上把握战略管理,理解“我从哪里来”,是知道“我要去哪里”的最好方法。

第一,企业战略书《企业战略》(1965)刚出版的时候,安索夫就明确宣示了自己的战略管理主张。在他看来,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开发一系列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程序,以便管理者能够使用它们来操作...商业公司可以用这些实用的方法做出战略决策。”这既是安索夫建立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追求,也是他作为企业战略研究者的使命。历史证明是他干的,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广泛认可。

安索夫在战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主要表现在他对战略管理的开创性研究。由于他的开创性研究,他终于成为这门学科的大师。作为战略管理大师,他首先提出了企业战略、战略管理、战略规划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与混沌环境相联系的权变理论等概念。因此,管理圈把安索夫视为战略管理1的鼻祖。伦敦商学院客座教授加里·哈默尔这样评价安索夫:安索夫无愧于公司战略鼻祖的称号。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安索夫的方法过于强调结构的完善性和确定性,但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恰当的语言和程序来分析现代工业企业,清晰地界定公司战略中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公司如何成长,如何寻求合作,如何借用外力等等。著名管理评论家海勒称赞安索夫是战略规划之父。

安索夫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提出了一套被学术界和企业管理实践广泛接受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方法论)、程序和范式,还在于他成功地将战略理论、方法和实践范式引入学术殿堂。同时,他还把他们带进了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室。在那里,安索夫的理论、程序和范式深深地烙印在许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的脑海中。因此,深入理解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实践,对于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尤其是在今天,由于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飞速发展,战略管理学科的各个分支、流派、理论、概念、程序、范式等等层出不穷,使管理实践者、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对战略管理理论感兴趣的初学者都感到无所适从。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安索夫,了解战略管理一些概念的由来、本义和本质,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战略管理理论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战略:走出企业规划的怪圈

从65438年到0963年,45岁的安索夫离开了工业界,进入了学术研究领域。他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工作,从事专业的战略管理研究、教学和咨询。教学和研究工作,使安索夫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及时总结自己在战略规划实践中的经验,结合多年的研究经验,全面整理并撰写了著名的《企业战略》一书。该书于1965年正式出版,这是安索夫离开这个行业的第二年。《企业战略》是安索夫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安索夫战略理论的所有基本假设、定理、范式和解释都收录其中,是了解安索夫,研究公司战略理论与实践不可或缺的书籍。安索夫战略影响力的扩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第一,成名后不久,安索夫受聘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范德比尔特大学,创办了战略管理研究所。他为学院开设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并招收优秀学生。他还宣布将为美国企业培养“变革推动者”。“变革的驱动者”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安索夫战略管理的重要命题,在商界吸引了一批批支持者。

《企业战略》这本书是安索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作期间出版的。但从出版时间来看,显然不能简单地说《企业战略》这本书是安索夫在这所大学工作后才写成并出版的。这是因为,在发表的时候,他还只在大学工作了一年多,而且刚来大学教书的时候,有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需要分心。所以,把《企业战略》这本书理解为安索夫前半生对其战略理论研究和探索的综合,更为准确。正如中国问题学者周三多等人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安索夫的早期思想大部分是在他在洛克希德工作期间形成的。事实上,安索夫早在洛克希德工作时就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战略理论体系。例如,在《企业战略》出版的8年前,即1957,安索夫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多元化战略的论文,提出了“产品市场匹配”的概念。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本质是四个因素(现有产品、未来产品、现有市场和未来市场)的合理组合。基于此,安索夫提出了四种组合战略,即市场渗透战略——现有产品与现有市场的组合、产品开发战略——现有市场与未来产品的组合、市场开发战略——现有产品与未来市场的组合、多元化战略——未来产品与未来市场的组合。这四种战略是日后著名的“安索夫矩阵”的雏形,成为安索夫战略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规划是一种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计划的工作。战略规划,主要基于过去或仅仅是过去的事件、数据、情况等。,以确定未来如何以及如何采取行动,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必要的,否则企业就会失去具体的行动方向和行动计划,进步目标也会变得盲目。但是,今天的事情不一定是昨天造成的,未来也不会是今天的重复。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的,“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揭示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改变的道理。诚然,世界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因为世界的变化,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可靠性不得不受到质疑。

有些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是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更不知道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的必要条件。正如《经济学人》讽刺的那样:“没有人真正知道什么是战略。”遗憾的是,没有一个管理者愿意承认自己无知。当然,安索夫完全没有责怪经理的意思。相反,他尖锐地指出,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是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这是由一些战略规划者的糟糕规划造成的。联想到中国近几年的一些情况,很多所谓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和“战略咨询大师”频频与所服务的企业发生纠纷,这正是安索夫四十年前遇到的问题。其实最终的问题是咨询公司,而不是企业。事实上,企业作为战略买方,不可能有任何想方设法刁难咨询公司的倾向。纠纷的根源要从咨询师身上找。即使企业的买方存在认知偏差或过高期望,顾问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企业理解战略规划和战略展望。当然,如果咨询公司随意向客户承诺获得业务,那就更糟糕了。其结果只能像一些著名的管理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战略规划者本质上只是像“巫师”一样的专家,拥有一些奇怪而荒谬的技能,使用一些奇怪的术语,或者使用一些复杂的数学方程和困难的图表作为掩饰,神秘而严肃地举行一些“仪式”(如座谈会),在会议上要求与会者做一些练习,然后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这些所谓的咨询大师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为了让管理者在他们的引导下变得无法理解。所以没什么可争论的?作为一个实际的战略管理咨询,我们真的应该仔细品味一下安索夫的战略咨询之路,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虽然安索夫从顾问、管理者等不同角度寻找影响战略规划与管理成功的原因,但他从未从战略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体系、模型、技术等方面寻找原因,这也是后来安索夫的战略规划与管理思想受到其他学派批判的主要原因。作为战略管理的创始人,安索夫的战略规划理论体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注重分析技术,导致应用模式的僵化,这是安索夫策略无法产生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对此,加拿大著名管理大师、战略管理的另一位重要代表明茨伯格在其名著《战略规划的兴衰》中为战略规划敲响了警钟。他指出,用某种范式进行战略管理是不可行的。因为这些基于以往经验和数据的模型在当今多变的市场需求下已经无法应用。很多曾经信奉战略规划管理理论的高层管理者明确表示,战略规划需要太多的分析,把他们束缚死了,这是很可怕的。九

尽管安索夫的战略理论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但安索夫的“企业战略”受到企业管理界的高度重视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却是不争的事实。ICI公司前董事长约翰·哈维-琼斯爵士曾指出,这本书是可以永远流传下去的高质量企业管理宝库。这本书不仅提出了系统的战略管理理论,还列出了一系列方法论和清单,使人们有了将战略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范式和方法。事实上,这些正是作为管理研究学者、教师和顾问的安索夫所努力追求的——他能够在保证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将战略方法有效地运用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中。事实上,许多企业管理者都采用了安索夫的战略主张来改善企业的运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也有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应用战略管理时遇到了难以实施战略内容的问题。这就是安索夫多次提到的“分析麻痹”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安索夫一开始觉得很无奈,后来又很不解。最后,他下定决心寻求答案。他孜孜不倦地解决这一问题,包括收集战略实践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实验。安索夫对这个问题着迷而疯狂,一头扎进去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