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官员的相关记录
汉代以前。我们只能从相关记录来推断行业管理文件和档案的存在。但骨签档案的发掘证明,我国官办制造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了大量的管理文件和档案。从骨牌档案出土时的情况来看,当时的行业管理档案主要由它们的形成单位——行业和官方机构保管。而且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工部官员的职责主要是主管各种工程、工匠、开荒、水利、交通、器皿制造等政令。其实这个所谓法令主要指的是工人和官员对文件的管理。包括工程管理文件、制造管理文件等。其“后档”是各种管理档案。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档案,主要包括汉代的甲骨文档案和清代的工部档案。
甲骨文档案的发现是近年来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出土于西汉著名的未央宫遗址,现在出土的骨签档案有3万多份。这种骨牌锉采用高级骨料,体积小,佩戴集中。经过考古人员的初步整理,确认它主要是西汉时期国家工业和官方机构形成并保管的一个涉及武器制造和皇家骑乘的积累和储存系统。否则,很难留下如此大量整理良好的档案材料。
除了汉代的骨签档案外,留存至今的官方工业管理档案多为清代。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洗工业部档案中,大部分档案材料属于工业管理档案,如与制造仓库的往来函件;与陵墓、寺庙、城墙和政府机关的修缮工程,以及铁路、采矿和河道工程、军事工程和军舰修理有关的档案和文件;等一下。这些档案材料在当时的工人和官员的档案中。数量多,地位更重要。这些档案材料一般由专门机构管理。比如,清代工部设立档案清理室,管理工部档案。此外,它还有一个部门。收集外省衙门的文书,登记编号。
总之,中国古代官方工业管理档案历史悠久,遗存数量众多,管理制度优秀。中国古代工业标准化活动很早就开始了。对官营实行手工规范化管理,是历代工官部门的职责之一。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先生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拷公基》可能是齐国的官方文献。它的颁布是为了统一各地工匠的做法。中国统一后。秦始皇发起了著名的全国标准化运动,从此官办手工业在全国推行标准化生产。当时的秦代一定有大量的规范文书。现在出土的秦简有《宫法》、《司空法》、《有效法》等。它们是当时法律发布的标准化文件。
我们以当时的军工生产为例:秦朝的军工产品,无论是外形、质量、性能都有统一的标准,绝不能混淆。秦简《功法》规定:“是计。旅途不同的人,不会一起出来。”“流程”是指规范和标准。记录它的是标准化的文件和档案,对生产者有法律约束力。以兵器外观着色为例,生效法规定:“死、戟、弩、漆(也)互换。不要想着赢,不要准备,按照不当立场(知识)的规律来讲。”比如秦兵马俑和戟的柄上涂黑漆,上面有两段红色,或者涂上朱砂花纹;弩臂表面颜色深且一致;轴是有一定长度的黑、红、赭色,虽然一根插几百根枝条。高度和颜色也是一致的。
中国古代的标准一般称为“程序”。它由相关工人和官员制定和发布。比如隋唐时期,尚书省设工部,工部尚书侍郎掌管天下百工的法令,工部博士掌管城市土木。历朝历代的官员都有这个职位。可见,标准化档案是工人档案的组成部分之一。
除了清代出土和遗留下来的规范化档案外,相关档案资料也以其他形式流传下来。如北宋袁风编撰的标准化文献集《法式筑城》,元人编撰的《河防总议》,收集了北宋城市建筑、筑坝、水闸的技术、工具、材料、工时等规定。直接或横向反映和描述标准化档案的内容。南宋时期,建筑工程进一步发展,严格规定了各工种的操作方法和数量估算,出现了著名的《营造法》和《木经》,都是规范化的档案收藏。《木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标准化的手册,详细规定了建筑各部分的规格以及构件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方法》是中国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发布于1103。前28册为施工技术说明、施工方法、施工项目常用资料、施工操作规程等。,类似于现代建筑工程标准。后六册是技术图纸,类似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标准设计、定型设计、典型设计的成套工程图纸。到了清代,这一规定更加严格和全面,颁布了《工部工程守则》,完全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构件规模和使用标准。此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有这样的档案。图纸也是中国古代工人和官员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建筑图纸、机械图纸、河道整治图纸。
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工程图样是1977出土的战国铜版《赵城图》,是墓区建筑平面图的一种。青铜版《兆图》上所刻的国王圣旨规定这张地图一份陪葬,一份保存在宫中,可见这张地图在当时确实是作为档案资料保存的。关于“巨域地图”。早在周朝就有记载,有专门管理这类档案的官员。如《李周·官纯》记载:“葬人掌管墓地,分其万亿之地,作其图。”“墓大夫掌管番邦墓的疆域,使民族得以安葬,禁令得以施行。”
中国古代皇帝更注重收集和积累建筑图纸。以秦始皇为例。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始皇帝每侵略一个国家就画一个宫室的图案,以便在秦斗中模仿。再比如,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在修建新都时,先对前汉长安城进行了勘测选址,然后进行规划设计,绘制了总平面图和大量详细的施工图纸。清朝时,宫廷里有“样品室”和“样品室”。“计室”,并在内务府办公室设立了专门的地图室(相当于图案档案库),收集各种图案档案,包括一定数量的工程、宫殿、陵墓、碑碣、亭台等。
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图纸多为平面图。现存最早的城市规划是宋绍定三年平江府(今苏州)的城市规划。这幅画刻在石碑上,现藏苏州博物馆。明代工部侍郎蒯阳是古代著名的建筑师,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他设计的。他设计的全套天安门工程图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北京图书馆。现存最大的建筑平面图是清代世袭设计师“风格雷”家族留下的数千张图纸。这些清代的官方建筑图现在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北京图书馆。其他的分散在世界各地(主要是欧美)。比如著名的圆明园规划。
官方档案除了建筑图纸,还包括机械图纸和各种器物。但这些图纸很少保存在中央政府,大部分保存在下层工业和官方部门,比较分散,保存条件较差。因此,保留原始形式的较少。大部分是通过其他形式保存下来的。如宋、吕大临编著的《考古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器物图集,对器物的形制、样式、大小、重量、容量等一一描绘。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机械制图保存在北宋苏颂的《新仪象法》中,其中包含了多种机械制图。
此外,官员的档案中还包括河道整治的图纸,因为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也属于官员的职责。以清朝为例。清代工信部设立水部,职责之一就是防治水灾。所以现在清洁工业部的档案里就有治理黄河的图纸。
总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古代工业官员档案种类繁多,且大量留存,价值较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