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元谷坪剁椒为什么这么辣?

(1)张家界种植七星椒历史悠久。据考证,张家界七星椒的传统种植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历史非常悠久。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为七星椒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喜吃麻辣和酸辣的土家族先民,在七星椒的生产、加工和贮藏方面独具特色。在王家屏镇、元谷坪镇、东峡乡等乡镇,用堪称“土家秘制”的七星椒配料、加工、贮藏工艺生产的七星椒剁椒产品,色泽鲜红,口味独特,麻辣酸辣,酸中有麻,麻中有甜。不仅开胃健脾,还能祛风除湿,一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菜宠”。

(2)七星椒生产已初具规模。近年来,在旅游市场的刺激和带动下,七星椒开始从自给自足转向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工厂化批量生产和商业化营销,逐步形成了宫康、灵姐、七姐妹、巧媳妇等系列七星椒剁椒产品,逐步进入旅游产品市场,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追捧。2012年,全市七星辣椒产值达15000万元,主产区椒农收入仅5000元。

(3)七星椒发展空间广阔。七星椒因其适应性强、营养丰富、产业链长,受到了各地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四川、重庆、贵州等省的七星椒种植加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胡椒在进出口贸易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胡椒的各种加工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高。鲜椒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加工比重上升。辣椒产业是一个大产业,前景可观。对于适宜辣椒种植的丘陵山区,发展七星辣椒产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七星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七星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基地建设发展迅速,优势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据统计,2013年,全市七星椒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定县东南部慈利县的元谷坪、王家屏、谢家崖、东溪等镇,桑植县、武陵源区部分镇也有种植。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乡镇有5个,七星椒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七星椒种植收入逐年增加。

原本作为农民自用的粮食,每公斤七星椒的价格一直徘徊在2元左右。然而,随着深加工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外部市场的延伸,七星椒的价格迅速上涨。目前收购价一般为每公斤4~5元,平均每亩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今年,灵捷食品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了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普遍将七星椒收购价提高到每公斤8元。几个辣椒专业合作社也相应提高了收购价格,仅此一项就为基地农民增收共计500万元。据介绍,沙子垭村六品岗组农民黄,今年种了2亩多的七星椒,收入1万多元,但由于旱情严重,他家种的水稻几乎全部绝收。是七星椒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3.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全市已有十余家七星辣椒加工企业,其中两家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种植、加工、销售七星椒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5个。张家界灵杰、王家屏共康、东夏七姐妹等食品企业的辣椒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东西七姐妹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灵捷公司产品于2010年8月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二)七星辣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条件差,面临自然灾害和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双重制约。我市七星椒种植区多在偏远山区,以旱坡种植为主,排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弱;此外,随着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增多,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地种植大户的培育,制约了七星辣椒的发展。

2.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品种单一,产量低。农民种植辣椒技术粗放,一般采用直播,靠天气收获辣椒,种植效益不稳定。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农民往往自己留种,不注重品种的提纯复壮,导致辣椒品种退化严重。连年种植的七星椒,颜色、大小、口感差异很大,易发生病虫害,不仅影响辣椒产品质量,也制约了产量的提高,造成经济效益低下。辣椒原料生产没有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无公害生产标准来指导农民种植,使得当地农民种植辣椒的目的不明确,具有盲目性。

3.行业综合实力较弱,尚未形成带动力较强的知名品牌。与省内外其他辣椒种植区相比,张家界七星辣椒产业仍处于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加工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阶段,辣椒制品的加工主要停留在原料或半成品的加工层面。我市虽已注册了“灵姐”、“七姐妹”、“宫康”、“乖巧媳妇”等商标,但尚未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看到七星椒产品销售有利可图,少数企业从外地购买辣椒,贴上张家界七星椒的标签,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我市七星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集中财力物力,积极培育和壮大七星辣椒产业

张家界七星辣椒产业系列产品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内在品质、良好的地理生态环境以及张家界旅游市场的快速崛起。七星辣椒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特别是旅游产品市场的需求,还带动了偏远山区的农民致富。如何做大做强张家界七星辣椒产业,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我们在实施“523”行动计划中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种植面积。

针对全市七星椒产区种植土地分散、规模小、加工生产原料不足等问题,市县政府要出台鼓励政策,营造良好环境,调动产区农民实现集中连片集约种植的积极性。以王家屏镇沙子垭村为例。可用于种植的土地有1100亩。目前只有400亩用于七星椒的生产,附近或更偏远的村庄有大量闲置土地可用于种植七星椒。邻近的桃园县牛车河乡三个农村,近年来都在积极发展七星椒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家家户户都通过种植七星椒发了财,建起了小楼,成为远近闻名的七星椒专业村、致富村。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各级政府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产区农民种植七星椒的积极性,把发展七星椒产业整体纳入“523”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加快建设以王家屏镇为中心的万亩七星辣椒产业带,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商品辣椒生产基地。

(2)注重科技普及,提高种植水平。

根据省农科院的研究结果,只要栽培管理得当,七星椒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这意味着七星椒的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加大技术投入,科学引进高产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种植,改良土壤结构,开展技术培训,建立示范模式,可以大大提高七星辣椒的生产效率。一是针对当前品种退化问题,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净化复杂形态,统一育种,重点解决抗旱、抗病、高产、优质问题;二是要引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坚持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生产种植;三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对接,鼓励和支持王家屏镇沙子垭村与省农科院的长期技术合作,提高农民种植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产业集群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传统工艺,七星椒产品在张家界及周边地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或者说七星椒产品的一些品牌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市场的自然扩大,这种品牌效应会得到显现和提升。王家屏镇周边的慈利、桃园、沅陵等地也有几家七星椒产品,但这些产品依然品牌混杂,发展不平衡。在张家界,以王家屏镇为中心的传统七星椒产地,急需王者式拳头品牌引领整体品牌的形成。要依托张家界旅游市场,辐射周边地区,打造真正的七星椒产业集群,扩大七星椒系列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张家界市七星辣椒产业以农民合作社的形式,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带动龙头企业发展,初步显现效果。政府和部门要从产业政策上把七星椒产业作为“523”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育种、备料、加工原料产销全过程进行产业设计和扶持。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七星椒基地基础设施的投入,整合涉农部门资金,改善七星椒产区交通条件,加强水利设施、市场网络等外部环境条件建设。二是抓好七星辣椒市场建设,在王家屏镇、东峡乡等主产区建立七星辣椒专业市场,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努力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核心,生产市场和零售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三是要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发展辣椒制品深加工,加快发展辣椒酱、辣椒粉、辣椒素等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四是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拉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针对合作社小而散的现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加快成立七星辣椒合作社,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迅速成为我市七星辣椒产业的龙头。第五,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投入人力物力参与开发,最终形成政府支持和引导,企业、公司和农民作为投入和开发主体的产业发展良好运行机制。

通过对王家屏镇七星辣椒产业基地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张家界市发展七星辣椒产业的诸多优势和亮点,启示我们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科学决策,积极扶持,努力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坚持“发展基地、壮大龙头、打造特色、创品牌、富农”的方针,推动当地特色产品和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快速致富的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