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历史
1985年5月,在加州圣克鲁斯,提出了确定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动议,形成了美国能源部“人类基因组计划”草案。
1986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圣达菲讨论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然后DOE宣布实施这个计划。
1986期间,诺贝尔奖获得者杜尔贝克(Dulbecco)在《科学》周刊上撰文回顾了肿瘤研究的进展,指出要么仍然采用“零碎”策略,要么将人类基因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要想对肿瘤有更多的了解,就必须关注细胞的基因组。.....从哪个物种开始努力?要想了解人类的肿瘤,就要从人类开始。.....对DNA的详细了解将极大地促进人类肿瘤研究。"
1986年,遗传学家麦克库西克五世提出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遗传的科学叫“基因组学”。
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为HGP拨款约550万美元(全年65438+6600万美元)。
65438-0988年,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成立,沃森J为首任主任。
1990 10 10月1日,经美国国会批准,HGP正式在美国上市。总体计划是在15年投入至少30亿美元进行全人类基因组分析。
1987,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 * *开始研究HGP,其特点是技术多样(YAC,杂交细胞,cDNA等。)和区域集中度(基本限于Xq24-qter区域)。
HGP于2月在英国开始,1989。其特点如下: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国家医学研究委员会(ICRP-MRC)均负责国家协调和资金监管,剑桥附近的桑格中心专注于积累线虫基因组方面的经验和提高大规模DNA测序技术;同时建立了“英国人类基因组资源中心”,进行YAC文库筛选与克隆、特定细胞系、DNA探针、基因组DNA、c DNA文库、比较生物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分析等。可谓“资源集中,全国统筹”。
6月1990法国* * *和中国HGP开始。科研部委托国家医学科学院制定HGP,其特点是关注全基因组、cDNA和自动化。人类多态性研究中心(CEPH)成立,对全基因组YAC重叠群、微卫星标记(遗传图谱)和CEPH家系(80个三代多个体)的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世界著名的基因组研究经典材料。
1990年,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共同启动了HGP,原始投资30亿美元,计划完成耗时15年。英、日、法、德等国纷纷加入。
199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和美国开始了迅速产生的HGP,相继成立了资源中心和基因扫描定位中心,开始了染色体21的大规模测序。
1990年6月,采用欧洲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主要资助23个实验室,用于资源中心的建立和运行。还有丹麦王国、俄罗斯联邦、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
在1994期间,中国HGP由、强伯钦、和杨发起。最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高技术计划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中国人基因组中若干位点的基因结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和功能研究”。
1998在科技部的领导和牵线搭桥下,南方基因中心在上海成立。
5月1998,11,全球最大的测序仪制造商PE Biosystems以其新研发的300自动毛细管测序仪(ABI 3700)和3亿美元成立了Celera Genomics公司,宣称将在三年内使用所谓的“人类全基因组鸟枪法”。Celera有300多名员工,买下了所谓的“世界第三大计算机”,号称拥有超过世界上所有序列汇编和解释能力总和的实力。在六国宣布完成工作框架的同一天,Celera公司声称已经组装了完整的人类遗传密码。赛莱拉的举动是对公益HGP的竞争和挑战。
1998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成立,1998北京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成立。1999年7月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完成了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一个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约占整个人类基因组的1%。
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于1987年发起,中国于1999年9月积极参与这一研究项目,承担了1%的任务,即对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00万个碱基对进行测序。中国也因此成为唯一参与这一研究项目的发展中国家。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英、法、德、日、中六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最终图谱要求用于测序的克隆能够忠实地代表常染色体的基因组结构,序列错误率小于万分之一。95%的常染色质区域被测序,每个缺口小于150kb。竣工图将于2003年完成,比计划提前了两年。由于人类基因测序和基因专利可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各国政府和一些企业都在积极投入这项研究。比如,安进公司在1997转让了一个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基因,获利3.9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