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贸易银元的历史背景
“詹人”银元是清末民初由英国铸造并在中国广泛流通的外币之一。“詹人”银元进入中国后,开始在两广流通。因其制作精美,含银量高,深受商人喜爱。英国政府看到“站人”银元在中国有利可图,就大量铸造,大量进口。不久,“站人”银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特别是在北京和天津。当时在中国流通的外币中,“强人”银元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使中国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贸利益。“强人”银元作为一种历史载体,记录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遭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屈辱历史。研究在中国流通的外币,对于我们了解外国列强利用银元贸易掠夺中国财富的罪行,增强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1866年,英国铸造发行了一套香港银币,驱逐鹰洋。一美元正面有维多利亚女王雕像,英文“VICTORIAQUEEN”,寿字纹中央背面有英文“Hong Kong DOLLAR ONE DOLLAR Hong Kong”,日期为次年。由于香港银元的成色比鹰洋低,需要打折使用,所以很难大范围推广。1868年,香港造币厂倒闭,设备在日本转卖。香港银币只铸造了200万元。货币成了“芬芳的海洋”。
民国元年,1912,英国制造的贸易银元俗称“立于大洋之上”,是美国产品。1895年,英国政府利用孟买和加尔各答的印度造币厂铸造了一种新的贸易银元,俗称“立于海洋”。在银元正面的中央是一个手持戟和盾的战士。上端有武士周围的英文货币“一元”,下方有日期。背面正中为寿字纹,上下为中文“一圈”,左右为马来语“一圈”。展洋是英国在印度发行的贸易银币。严格来说,属于英国地方货币体系。标准题名应为“英贸银元”,重26.95克,成色900,但国内俗称“展阳”。对于有相当财力和专业兴趣的收藏者来说。
根据历史记录和现存实体版本的统计,现在已知:
(1)五年无密版,即1895、1897、1900、1925、1930;
(2)从现存的1902展阳布局来看,已知版本均有密录;隐写分为阴B和阴C,铸量分别为30404499块(B)和1266618块(C)。(3)展阳1902无密版。数量稀少。
展阳的不同版本数量极不均衡,一些罕见的年号和罕见的铭文是名副其实的珍品,如1935、1921、1934等。,以及1904,1913。在隐写版本中,根据年份编号的不同,“B”版和无字版较为常见。当然,年号的不同不是一句话能概括的。一般来说,“C”版是稀缺品,其他隐写版就更看不到了。
最常见的版本是“B”版,主要是矛戟的叉尖上有“B”字,所以肉眼可以观察到。借放大镜的效果更好。“B”版本很常见。硬币发行23年来,除了1925,其他年份数字都没有隐藏版本。据悉,还有“2B”、“6B”、“0B”等铭文;如果有另一个“C”版本,则记录在前盾与裤裙交界处的下三角,船下波浪也与他人不同。
没有隐写,就是展阳的正反面都没有隐写。当然,不能单纯以矛戟叉上没有“B”来判断是否没有隐写。真正铸造发行不带隐写术的詹人银币只有五年,分别是1895、1897、19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