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历史

戚继光信息

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汉族,明代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敬,名南唐,又名。山东邓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山东济宁人。在闽浙粤沿海,历时十余年,八十余战,终于消灭了敌人的苦难。趁年轻好好读书,学学历史,学学正气。嘉靖二十三年(1544),以攻父帖为榜样,指挥邓州魏的事务。三十二年,任都掌理朝政,准备日本入侵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任经理。拧上将军们。分为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十六年,被解散罢官,由王萍直公恢复官职,改台州、金华、兖州(今浙江建德东北)。当时浙江饱受日寇之苦,而旧军素质低劣。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新军。纪律严明,赏罚必信,并配备精良战船和武器,精心训练;针对南方山地地形和敌军作战特点,他还审时度势,独创了攻守兼备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备盾、矛、枪、狼、刀等长短兵器。,并因敌人在不同地方变换队形而灵活作战。每一次战斗都比较成功,被世人誉为“戚家军”。

戚继光故事

戚继光生平简介

戚继光(1528 ~ 1588)是明朝著名的军人、民族英雄、军事家。字静,号南塘,号夜。蓬莱人。他的七祖是河南卫辉府人,六祖齐祥幼时为避战乱随叔父家迁居安徽定远昌邑乡(“避乱自外氏,居定远昌邑乡”)。五祖戚斌,六世后投奔戚继光。

嘉靖七年十月初一(1528 165438+10月12)生于路桥(今山东济宁东南)。生于门下,从小喜欢看艺术类书籍,勤于习武,立志报国。17岁,攻其父,任邓州卫主任。

二十五年,掌管垦荒。

二十七年,连续五年,守台兵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秋归。

二十八年十月,在武。

二十九年,去京师(今北京)试。时任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安达,率军恫吓京城,投奔陈防御战略,暂任总旗,监守京城九门。

三十二年,实师掌理事务,率领二十四警卫营在山东邓州、文登、即墨等地的兵马,训练水军,重整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日本侵略者。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不想当侯爵,愿天下太平”(《停堂集》)。

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任连长、书记,负责屯田开垦。第二年,凭借足够的智慧,他被提升为首都将军,镇守宁波、绍兴和台州。在龙山(今宁波)、缙云、铜陵,与日军打了三仗。乘胜而逃日军,面对伏击,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使日军逃入大海。实战中发现,明军作战能力低下,难以抗日。他多次写信要求训练一支新的军队。

三十七年,岑港(今舟山),战败被革职,从而抗日。

次年3月,在浙江省司法厅副使谭伦的牵制下,领兵救援台州。5月,入侵陶铸(今临海东)的日本侵略者被歼灭。9月,在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人(3000人),按年龄、身材发放武器,分组训练。

三十九年,鉴于明军各种武器装备的特点,沿海地形如此阴森,倭寇分散,建立了攻守兼备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反复使用,刺与防兼顾。由于敌人在不同的地方改变了队形,日本海盗屡战屡败。利用作战训练的间隙,写了一本关于姬晓的新书,阐述了选兵、编兵、练兵、出征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了戚家军,使其名扬天下。复任台州、金华、兖州(今建德东)将军,整顿守备武备,监造战船,严守海防。

在过去的40年里,1万多名日本海盗和数百艘船只涌入浙江东部的象山、宁海和陶铸。戚继光确立了“下大力气消灭敌人”的战略,先把海军和陆军集中到宁海,然后依次消灭。经过九战,敌人被俘,1400多人被杀,4000多人被烧死淹死。历史上称为“台州胜仗”。我是首都的指挥官。另招募义乌兵3000人,参与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难民。

四十一年,日军入侵福建愈演愈烈,戚继光奉命率领六千精兵进入福建抗击日军入侵。到了宁德,士兵趁退潮率低,用稻草盖泥,从海上袭击于恒岛(今宁德东)的日军巢穴,打死日军2600余人。他转战福清,半夜攻占恬妞(今福清东南),被日本人称为“岐狐”。趁着胜利,他去了莆田,兴化市,并停止它。他出其不意地占领了林顿(莆田以南),并摧毁了日本在福建的三个巢穴。迁居浙江,升任总司令,任副总司令,镇守闽浙海防。

四十二年,新日军不断增加,兴化被围。据平海尾(莆田东南)说,是老窝。戚继光第三次去义乌招兵万人。他奉命率领中央军与右路福建连长余、左路广东连长作战,攻克平海卫,斩首倭寇2200余人,缴获器械3900余件,解救被劫男女3000余人。不久,升任福建总兵,镇守浙江福建、温州、金华,督水陆军务。同年冬,敌军以一万余兵力包围仙游(今福建),戚继光领兵只有六千人,于是制定了缓兵的计划,等待援军,逐一解决了仙游之围。次年,又追到同安县王苍平、漳浦县蔡坡岭,消灭倭寇数千人。

四十四年,率水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内),围剿勾结日军的海贼头目吴平,逼其逃往南澳岛(在今闽粤交界海域)。广东总兵宣、余联合进攻南澳岛,俘虏、斩首武平部1200余人,烧死、淹死5000余人,击毁船只近百艘。武平逃走了(说是被扔进海里死了)。奉命掌管江西潮州(今潮安)、惠州、神威营的军务,担负起保卫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千里海防的重任。谭纶、于等著名抗日海盗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消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被调至京师练马。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助理指挥官的姬神营同样的知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654.38+万辆战车骑精锐边防军,用战车击退敌军,步兵迎敌,骑兵追敌,从而加强了北方的防御。受丞相之命,在冀州镇(今河北省迁西县西北)、昌平、保定调兵,控制三镇总兵以下的士兵。后来,他被任命为连长。勘察边防和敌情,将辖区千里防线分割成12路,设置东西合作,分路。同年冬,领兵至青山口(今河北省东北部),大败蒙古多彦部董狐、常昂。三年间,升任右相,还督冀州、永平、山海关等军务。

明年请设武学。在帅府治知堂,他向部将和学堂传授军事谋略、军事技能和训练之道。五年前写成了《训练的实践纪律》,主张训练要以训练将领为前提,强调将官要修身、养性、养性、养性、养性,主张办军校,从实践中训练,培养精通军事谋略的好将领。六年,建辎重营三座,造战车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同年冬,约654.38+万人集结车骑部队在长城边进行了七天的实战演习和多日的检阅,是古代训练史上的壮举。万历元年(1573)至第三年,建敌台1337,多次大败在边塞的董虎,将其部队送出山海关,帮助辽东总连长李打败汉朝蒙古的领土(图门札札克土汉),并记功,少加注意。次年自创钢轮火,埋于沿边守敌台下,以击杀敌军。16镇,加强边境准备,蓟门安全。

十一年,被排挤,调到广东。

十三年,他被诬陷,还了州。他死于十五年(1588 1.5)十二月初八,享年61。有一个停止大厅的集合。戚继光一生戎马,抗日有功。注重训练,特别善于教育将领,军纪严明,奖惩分明。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的攻击日军。防守冀州,筑城筑堡,分路设防,有效抵御蒙古骑兵。

战争故事,戚继光

1.戚继光抗日战争

元末明初,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讦。在战争中失利的封建领主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劫掠骚扰,史称“倭寇”。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倭寇未能酿成大祸。

正统之后,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放松,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嘉靖年间,日本人受害尤深。原因之一是明世宗的昏庸腐朽和严嵩的奸诈贪婪残暴,庇护和纵容日本官员,打击和陷害抗日将领。第二,嘉靖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沿海的民间海上贸易也很活跃。

这些海商大甲、浙闽为了牟取暴利,无视朝廷的海禁,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结队地组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逃往海外,在各个岛屿上与倭寇勾结,在沿海进行掠夺。这些海盗商人,如知望、徐海等,与日本海盗勾结,使日本人的苦难越来越深重。

敌人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义愤填膺的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对日本进行自卫斗争。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民族人民组成的抗日军队,在明朝爱国将领的率领下,在王(今浙江嘉兴北)大败敌军,斩敌二千。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被称为“日本人自己的麻烦,这是第一次立功”。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进攻福建长乐,城崩二十余尺。居民自动排队抵抗,“老少守阵,老幼妇孺扛砖扛石”,迫使敌人撤退。次年,倭寇在福建福安等地大肆掠夺,遭到当地畲族的反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在福建大败敌军,入侵台湾省吉隆地区,被高山族民众赶走。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协同其他明军多次击败倭寇,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嘉靖三十四年(1555)秋,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大日本前线,任浙江官署秘书。次年被举荐为将军,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不久改为台州、金华、兖州。这些地区是日本海盗经常出没、受害最深的地方。戚继光上任后,针对“守备不惯战”的弱点,多次上书要求招兵买马。

经过几个月的严密组织和艰苦训练,他在义乌建立了一支以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人的新军,并自创“鸳鸯阵”战术练兵。这支军队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它被称为“齐家军”。

嘉靖四十年(1561),50多艘日舰2000多人聚集在宁波、绍兴等地,伺机入侵。戚继光立即监督艇师出海巡逻。敌人于是离开台州骚扰奉化、宁海吸引明军,然后趁机入侵台州。戚继光留一军在台州,一军在海门,自率大军去宁海。敌人得知齐军主力要去宁海,台州空虚,就分兵进攻台州的陶铸、新河、义头。戚继光调兵遣将,与敌展开台州大战。泰州战争由新河战役、花街战役、上峰岭战役、腾岭战役和长沙战役组成。

4月24日,敌人对新河城各地进行了掠夺。城里最优秀的士兵大部分都去打仗了,留下来的人都慌了。戚继光夫人挺身而出,动员妇女守城,迫使敌人不敢贸然靠近。25日,戚继光在宁海命令胡守仁和楼南帮助新河。26日,敌人推进到新河城下。此时援军赶到,双方激战。当夜,齐军击溃倭寇,残余日军逃离铁岭。第二天,为追求胜利,残余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一仗杀了约200人,拯救了新河。

戚继光在宁海打败日本人后,听说入侵陶铸的敌人烧船南下,改善了寺庙。他认为敌人企图乘虚入侵台州府城,于是发兵南下,决定紧急行军,先到达府城。27日中午,双方在距离市区仅1公里的花街激战。齐军前锋用火器攻击,杀死了敌军前锋的首领,甚至砍头7个日本人。敌人的主力撤退逃跑了。齐军分兵两路,互追不舍,一敌沉于河中,一敌歼灭于新桥。这场战斗仅用一个午饭就结束了,打死了300多名敌人,夺回了5000多名俘虏。

4月25日,停泊在健跳一投海域的倭寇于28日登陆,5月1日进入台州府城东北大田镇,企图劫掠府城。戚继光率1500余人埋伏在大田岭与日军对峙。初三,敌人沿地下道逃至大田,意欲进犯仙居,劫掠滁州(今浙江丽水)。大田到仙居必须经过上峰山,山南是狭长的山谷,便于伏击敌人。戚继光先于敌人到达上峰岭,让大家手持一束松枝,隐蔽身体,准备迎敌。5月4日,长达10公里的日军防线向仙居进军。第五天,路过上峰山南侧,看到远处的山和松树。我没有看到任何士兵,我毫无准备。敌人进入伏击圈,飞鸟齐鸣,齐军一字排开,两翼一尾,居高临下,奋勇杀敌。敌人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数百人立即投降。被迫退守白水洋朱家院,被齐军围困,全军覆没。这次战斗,祁家军以少胜多,* * *阵亡300余人,缴获武器近1,500件,夺回俘虏1,000余人。6日,齐军在台州府城凯旋。5月15日,戚家军再次取得了滕陵之战的胜利。5月20日,歼灭该团前后逃至宁海以北并占领长沙的敌人。从4月底开始,寡不敌众的齐家军连续在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地打了一个多月的胜仗,歼灭日军海盗数千人,给进犯泰州者以毁灭性打击。次年,倭寇入侵宁波、温州,戚家军与其他明军合作,消灭倭寇。此后,倭寇再未大规模入侵台州,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日本在浙江的侵略平息后,倭寇接连骚扰福建,福建成为日本侵略的中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七月,戚继光被派往福建镇压倭寇。

戚继光在福建遇到的第一个日本巢穴是于恒,福建宁德县东北海的一个岛屿。岛上倭寇数千,明军束手无策数年。戚继光决心攻打这个据点。他让士兵们每人拿一根草,当他们进入时,用草填满泥土。士兵们组成鸳鸯阵,齐亲自击鼓,士兵们在战鼓声中踏上草地。

登陆后,战士们奋勇冲锋,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后续部队也涉水过泥滩,双方互相攻击,混淆敌人的位置,迅速占领日军老巢并将其烧毁。此役,活捉日本海盗近36名,斩首300余人,解救男女800余人,取得福建首战胜利。于恒战役后,戚家军在宁德稍作休整,然后向福清挺进,先后攻下并拔除了福清的几个日军窑洞。八月二十九日到达福清市,九月二日在恬妞(今福清东南)击溃敌军。大部分被歼灭,900多名男女获救。9月13日,乘机突袭占领林顿的倭寇,歼灭倭寇4000余人,解救被俘男女2100余人,在兴化(今莆田)剿灭倭寇。10月,齐家军回到浙江休整,补充兵力,以便再战。

戚继光回到浙江后,日军对福建沿海进行掠夺。四十一年底,嘉靖攻占兴化府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用了两个多月,弃空城而退。平海尾(今莆田县平海)被岐头攻陷,作为巢穴,四处骚扰。福建再次面临日本入侵的威胁。明朝新任福建连长俞,先期支援福建的广东连长,与戚继光一起抗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戚继光到达福建,立即勘察了日军巢穴的地形。平海卫之战,戚家军为,正面进攻,于为右路军,为,两翼协同进攻。21日,戚家军以胡守仁为龙头分成三路,用火器打乱了日本贼的先锋骑兵,发起猛攻。于和刘从两翼联手。敌人三面受敌,狼狈逃回巢穴。第三路明军乘胜追击,把敌人困在老窝里,用风吹火打,把日军老窝夷为平地。这一仗只用了四五个小时,消灭日军两千多人,解救男女三千多人,明军收复兴化城。

平海卫之战后,戚继光领兵消灭了侵政寿宁的原敌。嘉靖四十三年(1564),日军先后在仙游门、同安王仓坪、漳浦蔡埠岭等地击溃敌军,收获颇丰。我逃到了广东。至此,日军在福建的入侵基本尘埃落定。

嘉靖四十四年(1565),戚继光配合于歼灭两广之敌。至此,明东东南沿海的对日作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摧毁武平之战

吴平,福建诏安梅岭人,早年从日本人发展到数万人,勾结日本人越过闽粤边界。四十三年夏,戚继光、于基本消灭闽桂海盗后,武平被孤立,投降造反,纠集亡命之徒、海盗百余艘,建造战船。第四,对明军进行掠夺和打击。戚继光和于决定两面夹击,水陆并进,消灭武平。四十四年春,戚继光命傅应嘉率水师自吴虞(今金门东)至梅岭外海,率军自漳浦至梅岭。吴平从海上逃到广东。傅应嘉、广东将军唐克宽率水师攻大潭坳武平,击沉海盗船二十余艘。武平逃到闽粤交界的南澳岛,建城设营,不断掠夺沿海。八月,齐家军入诏安地区。当时,的粤军尚未到达。戚继光征用大量渔船,装载石块入港,并在烈屿、再珠、大沙等澳周围调遣战船,对南澳岛实施封锁,切断了武平的海上退路,准备独立进攻。戚继光选择了离武平旧营约30里、滩平坦、易于登陆的龙颜沙作为突破点,分三路同时登陆。各路分冲锋兵和策应奇兵,另设“老营”监管后阵。9月22日,祁家军成功登陆邓莎岛。立即扎营,建立滩头据点。武平被明军登陆,但立足未稳。他派2000人埋伏,以小股诱战。戚继光深知海盗善于伏击,在击退一个小股敌人后没有追击。25日,武平主动进攻龙雁沙。一边战斗,齐家军一边分散预制劝降。吴平的党羽纷纷投降,部队陷入混乱,戚家军乘势猛攻。当时,余、唐克宽等300多艘战船及时赶到南澳岛。两军相遇,威望更盛。吴平退到森林深处,等待机会逃跑。十月初四,齐豫两军水陆夹击南澳岛。祁家军在宰猪坳登陆后,分三路合击,直奔敌营。吴仓促夺取平海的船只,又被的水师击中。只有800余名残匪驾40条船逃走。余、唐克宽、傅应嘉一直追到广东雷州(今康海)、广西连州(今合浦)。四十五年四月,武平率残部至安南(今越南)万桥山,最后被齐、余歼灭。至此,东南沿海的日军入侵已基本趋于平缓。

100字,自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