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你认为北京的名胜古迹怎么样?!初二不少于600字!!四个奖励。
我一生中最喜欢的花园是颐和园。小时候去的第一个公园是颐和园,至今还记得当时那种惊喜的感觉。许多年后,我一有机会就去看颐和园。我已经记不清实际去了多少次,以至于我对颐和园产生了一种近似的依恋,仿佛它是我的花园,仿佛它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后来有机会去了其他地方的其他公园,也看过其他公园的美景,但还是对颐和园有着深深的喜爱。
上周日,我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丰台区的世界公园。我是一个很容易被文字蛊惑的人,以为所谓的异国风情是多么独特和美妙。我一路走过了半个北京,准备在乐游公园走一天,没想到是这么一个让人失望的地方。那虚伪,那浅薄,那喧闹,那浮躁...叫我顺着出口逃,来到高速公路上,正好一辆小巴停在颐和园新宫门口,我感到绝望,跳上了车。当我再次站在昆明湖边时,我松了一口气,知道今天会因为颐和园而成为美好的一天。
颐和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那舒展的气氛。山就是山。虽然不高,但是占地很广。不是那种局促的小土堆假山。此外,它还覆盖着无数的松树,柏树,衬衫,核桃和栗子等茂密的树木。走进去就像走进山野的丛林一样有趣,但又不像荒野那样荒凉,让人百看不厌。水就是水,湖那么大,盛开的荷花那么多,还有游船随意漂浮,波光粼粼,水天一色,非常壮观。由于皇家风格的需要,宫殿走廊中的所有拱廊都高大华丽。不管是后来翻修的还是有点破败的,建筑风格都是真正的原汁原味。这样一个由皇室和国家财力物力打造的休闲场所,如果不追究其历史责任,颐和园今天依然可以优雅豁达,以一种饱经风霜的魅力微笑着包容着来自世界各地好奇的目光。没有无奈,没有叹息,没有物的喜悦,没有自己的悲伤,没有世界的改变,山川只有美丽。这本身就是一笔难得的历史财富。
我上一次去这个花园也是一个夏天。在工作的时候,我了解到我有机会过去玩。我没有时间收拾任何东西,也没有带走任何东西。我穿着高跟鞋去上班。他们把我安排在颐和园的北宫门,让我自己去做事。当我慢慢闲逛到脚痛的时候,刚好到了长廊。我只是简单地把鞋子提在手里,脱下袜子塞进鞋子里,就这样沿着长廊,穿过湖面,走上了17跨的大桥。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赤脚走过这片土地,我再也没有经历过。颐和园的路很干净,没有割破我稚嫩的脚趾头,但我却因为脚底与颐和园的近距离接触,想起了树荫下土地的凉爽和阳光下石板的热情。如果这次再去感受颐和园,舒适的软底运动鞋缓解了旅途的劳累,我觉得第一次赤脚的痕迹已经留在了颐和园,这几乎有点怪异。阳光下的一切风景似乎都没有改变,就连我上次坐的面向湖水的路边长椅也依然空着,仿佛在等待我遥远的脚步靠近。
颐和园的很多风景都是我喜欢的,比如昆明湖的荷花,在我眼里特别好看。这不是我在圆明园看到的湖。整个湖开满了荷花。这里的花不多,越远越少。然而,那些荷花总是有一种我说不清楚的魅力,这几乎与《胡艾莲说》中的人工抬高的花不相称。他们没有或者不需要有那么高的精神境界,却又那么生机勃勃,那么美好。再比如湖中之岛,神秘得让我以为是世外桃源。中国古典园林里的很多东西都是石头做的,顽固不化的时候可以通过能工巧匠的手赋予生命和活力。这是我最佩服的,比如原石船和17跨的桥。细节图案如此精致,整体线条如此流畅。我是一个崇尚智慧的人。当我看到这些令人惊叹的智慧符号时,我总是由衷地生出无限的敬意。
很多场景都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比如我走到文昌阁底,仔细研究宫门。高高的朱红色木门至少有十厘米厚。我试着推它,但几乎推不动。有多少文武百官从这个门下经过?如今只有悠闲的中外游客路过,甚至很少有人注意旁边刻着许多说明文字的铭牌。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说是西太后专门在颐和园东端的角落里养蚕,还吐丝染过,晒在院子里的石头上,还从民间雇了女人用这些丝绸纺织。为了让她们的手柔软,不伤到要织的绸缎,这些女人生活中的杂事都有专人打理。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特意找了东区角落的这个地方,没有铭牌不知道。从简单生活的角度来说,一个女人在自家花园养蚕纺线,已经足够诗意了。
颐和园本身也是最适合培养爱情的地方。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和他在十七孔桥上相遇,然后我们俩在昆明湖上划船。那么,让我在颐和园尽情地漫游吧。把自己留在颐和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果他不能在颐和园的怀抱里一直呆到老,做他的临时新娘是幸运的。都说法国女人最浪漫的地方在于对爱人的忠诚。对我来说,我愿意把这份忠诚托付给颐和园。
~ ~可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