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的历史和文化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北京白云观道士、张以陕西布政使的身份来到主持教育事务。在此期间,他们向佳县道士传授北京白云观道教音乐。
北京白云寺位于京都,道教音乐受宫廷音乐影响,具有古朴、典雅、庄重的特点。
清康熙年间,白云寺道士苗太仁游历江南,广泛收集道教名曲,丰富了白云山道教音乐。
道士们在长期深入民间的表演中,从佛教音乐、晋剧、唢呐、民歌中吸收了优美的曲调和独特的演奏技巧,逐渐形成并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
白云山道教音乐可分为三类,即韵调、笙管乐和打击乐。
韵调是道士念经的曲调,也称经典曲。音乐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拖长,不断重复。
根据不同卷轴的内容,配以不同的曲调,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赞真武祖师经》、《赞玉皇大帝》、《神仙来了》等。,营造神仙皇帝来时的庄严气氛;“三祭茶”、“见灵”、“哭五表”是祭奠死者时的悲凉曲调。
笙管乐清脆优美,以管和海笛为主旋律,笙为和声伴奏,主要用于韵脚曲调和诵经间的间奏伴奏。
打击乐富有陕北民间打击乐的特色。声音洪亮,激动人心,打击乐和谐统一。一般用于前奏、间奏、尾声,也用于迎宾。
打击乐器主要有鼓、小钹、钹、钹、云、铿锵、二饼、木鱼等。
郏县白云观有许多道教音乐曲目,如《赞美西方》、《教室里的音乐》、《飞蛾》、《清江入门》、《狮子岭》、《上南坡》、《春风》、《百花》。伤心难过的有千体佛、屏外、书生、柳青娘、万年红、挂金锁等。,还有绣兜、三里铺,以及陕北人民怀念毛主席等。
清代中叶是白云山道教音乐的鼎盛时期。许多道士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为白云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清道光年间(1821 ~ 1850),道士牛鹤友、张复礼对音乐非常重视。
清末民初,音乐家安培养出两位吹笛高手:乔志波吹得一手好笛子,沈功夫了得。
为了练功夫,冬天的时候,沈吹一会儿,把手伸进冰窟窿里冻一会儿,再出来搓一搓,再吹。每天晚上从五龙宫到正殿来回几次后,吹来的笛声能传到几里外。
马志发(绰号相同)继承了乔志波大师的风格,又有所创新。他也是一首赞美西方的曲子,他有三种玩法,像一条奔流的河,溢出千里。
到现在,白云山的音乐依然保持着马志发的风格。
白云山道舞是道士在做道场过程中采取的一种动作。
《为食而舞》最具代表性。
给食物是超度死者的仪式。
赐食时,有供台纪念堂,对面设天坛(饰以剪纸,又称大宝塔,意为神灵居住之所)。所有的道士都跟着师傅唱《三阳石经》,舞者随着歌唱的节拍缓缓起舞。
舞姿大方,现有八种“为食而舞”。
第一段,拜佛。
先是法师开始由白领念诵“三大佛祖降临法食会”,然后大家一起唱经。
第二段,赞美三宝(即三宝佛:玉清元始佛、上清灵宝佛、太清道德佛)。
吟诵“元尊说升天得道”。
第三段,颂佛。
舞蹈演员的动作和第二段中的一样。只有在每一个停顿的时候,笙管乐队打出一张音乐牌,舞蹈者按照音乐节奏祭神。
第四段,荆襄。
念诵《护国护天经》。
舞者持香示香,用云手、兰指等手势,跳八字舞、竖舞、蹲舞、单腿旋舞示香燃供。
第五段,去吗哪。
舞者手持水灯,动作同第四段。最后,她一条腿盘旋着跳舞,云手变成了兰花手指。
他说要把世界上最美的甜蜜献给诸神,祈祷他们保佑世界,拯救世界。
第六段,消除痛苦。
此舞以“罗达三宝天尊经”为口号,由云手、兰指、站姿、蹲姿、独脚舞组成。
第七段,请做十佛。
吟诵“太上洞神秘灵宝救苦妙经”。
舞蹈中,大师将10座佛塔以舞蹈动作摆放在10个方向(上、下、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舞者以舞蹈动作向10个方向鞠躬,表示十大天神要保持不同的方向。
第八段,赞五祭。
唱五补经。
舞者们做了代表香、花、灯、茶、果的五种手势,并配以舞蹈动作,表达对神灵辛勤劳作,来到人间避祸的感激之情。
白云山道教剪纸艺术不同于陕北民间剪纸。道士们不是用剪刀把纸剪成一定的图案,而是根据需要把一叠纸(五色麻纸或彩色油光纸)放在木墩上,用板正、挖管、龟背、转眼、荞麦刺等特殊工具,把纸做成一定的吉祥图案,称为“吊”、“双龙戏珠”
它用长挂件装饰,上面有书和贺词,挂在大厅和天坛上,装饰和烘托气氛。
白云寺举行斋戒等重大仪式时,一般都要设天坛。
制作方法如下:先将麻布纸染成五色(或用彩色光面纸),将120张整齐叠放在一起,再用专用工具将其做成吉祥图案,沿指定线条将纸打开,使每张纸展开成两米多长的花带。
最后将120根花丝带插在竹(木)条形成的圆圈内,均匀散开,用五色纸做成的丝带围起来,用五色纸做成的宝盖挂在空中,形成一座两米多高的剪纸花塔,五彩缤纷,气势磅礴。
根据需要,还可以连成几米、几十米高的塔,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道教烟火不仅渲染气氛,还有驱邪的意义,这是斋戒仪式的最后一项内容。
白云道士可以自己制作烟花。主要构件为襄阳城(限制高度1米以上的木架,四周裱糊后用彩笔粉刷墙面,顶部钉木条安装花管、烟花、导火索等。)和水桶(由木屑制成,固定在一根高度超过1米的木杆顶端),作用与襄阳城相同。下同)、条幅、对联、花盆、火树、鱼龙、葡萄落、龙捉不孝妻、狮子滚绣球、日月灯、窗帘灯等。、用管花、火、炮照明(花炮内装灯芯,炮点火后灯芯冲入空中燃烧缓慢下落)、清灯(一种慢燃火药)
烟花制作分半框、大框、全框,供持斋者使用。
半架,即四斗一向阳放在一米多高的木架上,点几管花、火、鞭炮、灯,配两个腰鼓等构件,是小规模的燃放。
大架是一根五六米高的木杆,六块木板(也叫花板)从离地2米左右交替放置。每块花板上都密密麻麻地放置着管花、火、炮灯、清灯等组件,按照一定的程序用一根保险丝连接起来。对联灯、旋转灯、猴子撒尿、狮子滚绣球、日月灯、窗帘灯等构件放在两端,燃放规模较大。
整个架子是在大架子的基础上,增加了花盆,花树,鱼龙,葡萄从架子上掉下来,龙抓不孝女等等。
一整帧烟花要几千到几万,十几到几十公斤的引信要一两个月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