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黄河的支流是什么,水文特征是什么,经过的地形和气候带是什么?

黄河(1)水文特征:少水多沙,水沙来源不同。

黄河流域年均降雨量仅400mm左右,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流径流量的2%;但是黄河泥沙多,世界罕见。其年平均输沙量为16×108t(入黄总输沙量),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此外,在空间分布上,它是一个非均匀的水和沉积物来源。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泥沙量仅占9%。黄河90%以上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量仅为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13%,但该区间输沙量高达9.5×108t。显然,黄河水文是受上述两种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不同水沙组合过程,使得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输沙

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的特点是降雨量小,变异性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大沙年甚至几个大洪水。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年最大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6年最大输沙量约占25年总输沙量的5%。一年中,输沙比径流更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量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输沙量接近100%。1933年陕县站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的71%。黄河干流主要站多年平均水沙相关曲线显示时间序列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及沙峰洪峰在时间上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年内全河输沙量的不均匀分布。

(3)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变率较大。

黄河流域降雨少,雨区分布影响不同。例如,在一个中等水多沙的年份或一个小水多沙的年份,下游河道的输送能力减弱并淤积,尾河河道淤积并加速延伸。

长江水文特征

1.汛期雨洪

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江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57毫米。主要雨区有四个:(65,438+0)武夷山雨区,年降雨量65,438+0,640 mm,最早的雨期为3-6月。(2)南岭多雨区,年降雨量约1400 mm,多雨期较晚,4-6月。(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降雨量1000mm,雨季为7-8月。(4)汉江多雨地区,雨季最晚,8-9月,甚至延长到10月,年降雨量约1000mm。正常年份3-4月长江流域雨带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降雨量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量多于上游。

长江是多雨洪水的河流,洪水变化规律一般与暴雨相对应。中下游的汛期早于上游。一般来说,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为4-6月主汛期,洞庭湖资源、澧水为5-7月,上游支流为7-9月。如遇秋汛,65438+10月也会发生大洪水。长江干流各控制站的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6-9月,以7-8月最为频繁。

长江年径流量8890亿立方米,其中上游径流量占47%,洞庭湖占21%,鄱阳湖占17%。

长江干流寸滩至宜昌三峡段,长约660公里,面积约654.38+0.4万平方公里。如果不包括乌江,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约占宜昌以上面积的5.6%。虽然这个面积占比不大,但该段洪水往往来势凶猛,经常对宜昌的洪峰起到封顶的作用。比如1982,宜昌最大洪峰52400cms,三峡地区最大洪峰27900cms。引发区间洪水的暴雨移动方向一般从四川岷江、沱江、嘉陵江雨区中心向东南或从西向东移动到三峡地区,也从川东北雨区中心和汉江上游向南移动到三峡地区,与长江流向一致。 而且三峡的暴雨往往是两到三天,这也是三峡地区的洪水经常叠加在长江上游的上涨段或洪峰附近的主要原因。 长江三峡河段是长江中下游暴雨多发区,该河段洪水预报对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流域主要暴雨区及相关暴雨极值资料。

长江流域24小时最大暴雨为江苏如东县潮桥822mm(1960年8月4日),三天最大暴雨为湖北五峰县1076mm,1935年7月3 -5日。

3.主要支流洪水特性

长江暴雨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和局部性两种。前者降雨范围广,历史悠久,上下游雨季重叠,雨区移动方向与干流流向大致一致,造成干支流洪水严重,如1954、1998。后者是干流部分河段和部分支流出现暴雨,如中游1935和1996,上游1981年,汉江1983年。

长江洪水特性:

(1)洪峰高度大,持续时间长。干流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2600立方米每秒(1954大同站),调查最大洪峰流量达到110000立方米每秒(1860,1870枝城);汗奖、嘉陵江等主要支流实测最大流量超过40000立方米每秒,调查最大洪峰流量超过50000立方米每秒。一次洪水过程在屏山、宜昌持续20-30天左右,汉口、大同站持续50天以上,一般在各支流持续10天左右。由于峰高、历时长,总洪量很大,如汉口站1954 60天最大洪量3220亿立方米,大同站4210亿立方米,洪峰量远大于其他河流。

汛期(5-65438+10月)洪水组成,以大同为控制站,宜昌以上约占50%,中游占44%,下游不足5%;以汉口为控制站,宜昌及以上占66%,洞庭湖水系占23.9%,汉江占7%,清江不到2%。

(2)洪水相对稳定,年际变化不大。

(3)含沙量低,输沙量大。宜昌多年平均含沙量1.2kg/m3,但水量大,年均输沙量5.3亿吨。大同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57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7亿吨。

4.历史洪水描述和洪峰数

(1)1998洪水

1998期间,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其主要特点:(1)全流域洪水继鄱阳湖水系芜湖河、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湘江洪水之后,长江中上游大洪水相继发生,造成1954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洪水。(2)洪水次数多受降雨量影响。鄱阳湖、洞庭湖水系多次发生洪水,长江上游出现八次洪峰。(3)洪水量级大。与今年1954的洪水相比,上游宜昌水文站7、8月来水超过1954,30、60日最大洪量等于或大于1954,频率约为80 ~ 100年一遇。中游洪水量仅次于1954。如果不考虑减洪,汉口7、8月来水、30天、60天最大洪量都大于1954洪水。下游大同略小于1954。(4)洪峰水位高。长江干流沙市-罗山、武穴-九江***359 km河段、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历史记录0.55-1.25m,沙市3次超历史最高水位,水位分别达到44.95m、44.84m、45.22m,最高洪峰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0。(5)洪水持续时间长。6月中旬以来,长江水位已超警戒。今年,长江干流沙市、监利、罗山、汉口、九江水位分别超警戒水位57天、82天、865天、438+0天、84天、94天,监利-罗山、武穴-九江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水位40多天。(6)历史同期最高水位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湘江、鄱阳湖赣江6-3月。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主要控制站自6月24日起陆续超警戒水位,7月上旬长江上游出现第一次洪峰,比常年偏早半个月左右。7月4日,监利、武穴、九江达到历史最高水位。

(2)1954洪水

在全流域暴雨的情况下,6月上旬和7月上旬赣江及鄱阳湖水系其他部分地区发生大洪水。洞庭湖水系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下旬将连续发生严重洪水,桃园站分别达到19200 m3/s(5月26日)、17800 m3/s(6月27日)、17800 m3/s(7月16日)。湘江也在6月初、6月中、6月底连续发生洪水。6月30日,湘潭站最大洪峰流量达到1.83万立方米每秒,接近实测最大洪水。丽水和资水也发生了大洪水。汉江在7月底8月初也发生了中等洪水,汉口至湖口支流最大入库流量达到13582立方米每秒。在上述情况下,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涨,汉口站6月25日超警戒水位(26.30m),7月最高水位1931为28.28m..在下游水位整体偏高的情况下,上游宜昌站6月25日至9月6日共出现4次洪峰流量,最大洪峰流量于8月7日达到66800立方米每秒,枝城站洪峰流量达到71.900立方米每秒。荆江分洪区共分三次分洪,总洪量达到654.38+0023亿立方米,沙市水位达到44.67米,城陵矶达到33.95米,汉口达到29.73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76100立方米每秒),城陵矶达到33.95米。城陵矶站最大流量108900立方米每秒,汉口站最大流量114183立方米每秒。

(3)洪峰编号原则

1)号范围:暂限长江宜昌至大同段主洪水。

2)编号标准:在上述范围内,宜昌只有出现大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或主控站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才会编号,否则不纳入编号序列;

3)在上述范围和标准下,按照观测洪峰的时间序号进行编号;

4)当下游断面的编号洪峰是上游断面的编号洪峰向下传播的结果时,应使用上游洪峰编号,否则下游断面的洪峰应单独编号。

原则4)的意思是:上游洪峰合并就这样吧,叫某个洪峰合并成某个河段的某个洪峰。当上游洪峰下有小叶峰的可变峰时,如果下游河段全部满足编号标准,则应允许在下游河段按时间顺序插入新的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