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湖

青海湖以其奇特的丫蛋地貌而闻名。因为这里贫瘠干燥,地貌与火星相似,所以有一种辽阔深远的荒凉之美。海拔高,人少,阳光充足,夜空清澈,为天文观测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2021七夕的银河拱门,拍摄于在建的赛仕腾C点。照片由洪文瀚提供

全景2020年冬赛什腾雪后,整个观象台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远处是辽阔的柴达木盆地。邓供图

寻找最好的网站

光学/红外观测站点是极其珍贵和稀缺的资源。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地点只有智利北部的山脉、美国夏威夷的莫纳卡亚峰和南极内陆冰穹。其中,拥有大面积优秀观测场地的智利将大力推动天文学发展作为国策,吸引了全球68%的地基光学/红外和高频射电天文观测设施落户,欧洲南方天文台建造的著名甚大望远镜(VLT)就位于智利。这些天文观测设施的“落户”,为智利在前沿研究、前沿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我国天文学界非常重视光学天文的选址工作,并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西部地区部署。最佳站点需要什么条件?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邓说,从地面到空中的观测需要穿透地球大气层,所以阴天少,晴天多,晴天的质量更好,也就是能见度好。

他进一步解释说,星光通过大气到达人的眼睛和设备,大气的压缩或膨胀导致空气混沌流动,光线在经过这些地方时会发生弯曲和抖动,所以人们经常看到星星“眨眼”。“眨眼越厉害,能见度越差。”

如果空气中有灰尘,会被大气吸收或散射,所以当地的空气一定要特别干净。此外,为了追求最终的科学目标,研究人员需要观测波长更长的红外光,作为获取重要天体物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因为水汽对红外光的吸收很强,所以天文台从地面到大气顶部的水汽含量特别低。

这些苛刻的条件排除了许多网站。从2017开始,邓的研究团队利用在青海开展科研项目的机会,与海西州冷湖当地政府合作,在海西州西部无人区开始了现场搜寻工作。

没有光污染的冷湖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冷湖曾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随着上世纪80年代石油资源的枯竭,冷湖逐渐萎缩成一个只有800名居民的小镇。正是因为人口少,当地几乎没有光污染,夜晚的星空特别通透。

冷湖以其酷似火星的地质地貌环境和优质的夜空资源,正在打造一座集科普、科普、科幻为一体的“火星小镇”。2017,当地谋求转型发展的干部主动找到邓,希望引进天文项目。

不过,邓对也有顾虑。他担心,这个人烟稀少、星空美丽的冷湖一旦发展成网络名人中的出拳点,会破坏原有的夜晚星空资源。在合作协商停滞了一个星期后,当地干部拿着红头文件来找他——冷湖整个区域定为夜间保护区。“光污染是全世界天文台都面临的问题。冷湖在项目启动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8年5月,邓团队来到冷湖赛什腾山进行考察,在这座“圣母山”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赛什腾是蒙古语,有两个意思。一种是突兀,就像戈壁上突然升起一座山,另一种是觉醒的意思。”邓说,当直升机第一次把他送到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时,他发现当地的条件非常理想。

冷湖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量极低,夜空晴朗,历史记载的天气条件非常好。但过去人们认为这里有灰尘,不适合建立天文台。现场的情况颠覆了大家的认识。邓说,如果山是温柔的,尘土就会随着山一起移动。然而,冷湖地区每隔一小段距离就有一座高山。赛什腾和它下面的柴达木盆地的高度差超过1000米,灰尘很少到达顶部。“即使冷湖镇有沙尘暴,一旦到达山顶,你看到的天空依然是蓝色的。”

背着装备爬山

课题组最终决定在山区海拔4200米的高程点(赛仕腾C区)进行定点选址。海西州政府调用直升机将观景台上的建筑材料运送到选址点。然而,参数测量设备的后续操作和维护需要依靠邓的团队,这并不容易。当时山区没有通往监测点的道路,选址小组需要人力携带各种仪器设备爬山。

“上山维护和更新设备大约十次。我们从山脚越野车能到达的3200米的山腰爬到了海拔4200米的山顶。”面对高原反应的挑战,热爱登山的邓需要两个半小时,背着10公斤的物资爬完六公里,同事们则需要三到五个小时。这项艰巨的任务总是伴随着危险。有一次,邓滑了一跤,跌下了斜坡,斜坡的尽头是一座悬崖。他迅速伸出四肢增加摩擦面积,这才停了下来。他说,项目组的所有成员都有类似的经历,有些人甚至在荒山野岭过夜。

2018初冬,邓在登山的路上。田彩让供图

山上的条件更差。“晚上睡觉要穿上极地羽绒服和羽绒裤,钻进零下30摄氏度的睡袋,盖五床被子,勉强够冷。”正因为如此,研究人员花了很大力气开发软件,使研究人员能够远程观察和控制设备。

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获得了赛石腾山光学/红外观测条件的确凿数据。为了避免各种非科学因素对大型天文观测设施选址的干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公正性,项目采集的所有原始数据在整个选址过程中实时公开。

不眨眼的星星。

到2020年底,团队已经积累了3年的场地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冷湖赛石腾山C区(4200m高程点)能见度中位数为0.75秒。该参数与国际最佳站点同期数据大致相同。相比之下,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位于河北兴隆县连营寨,视角为65438±0.5弧秒,是前者的两倍。

0.75弧秒是什么概念?邓说,一个圆被切成360份,每份是一度,而一度又被切成3600份,其中一份是角秒。0.75弧秒是眼睛无法分辨的极小角度。“屈光度越小,观测到的天体越稳定。你在城市里看到的星星‘眨眼’感觉很美,从这里看,星星基本不闪烁,这对天文观测非常有利。”

对于物质起源和生命起源等极端科学目标,最佳窗口在红外波段。大气中的水分会强烈吸收红外光,因此最重要的场地指标是可凝固水蒸气(PWV)。在这个指数中,冷湖赛仕腾遗址是所有中纬度地区世界级遗址中最优越的。

根据可观测时间和能见度的综合定量分析,赛什腾山的质量优于青藏高原的其他站点,与夏威夷的莫纳卡亚峰和智利的其他观测站基本持平。

65438+2020年2月20日,由西华师范大学和国家天文台安装的50BiN望远镜进行测试观测。这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第一道光,也就是一个天文台或者天文观测设备第一次在天空中看目标。

“冷湖世界级遗址的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光学天文学发展的瓶颈,为我国光学天文学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邓说,尤其是冷湖所在的地理经度区域,还是国际上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域,天文观测往往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接力观测。因此,冷湖这个世界级的站点也是发展国际光学天文学的宝贵资源。

望远镜安家

为充分发挥冷湖遗址的科学潜力,中科院将联合青海省政府,一方面尽快保护遗址资源,避免灯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为未来主要观测设施的发展做统一规划布局。

邓表示,为了保护暗夜环境,冷湖企业的照明、市政照明、家庭照明都有相应的规范,违规将受到处罚。“当地常住人口很少,旅行者来沙漠是为了欣赏星空和地貌,所以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人都不会破坏暗夜环境,对遗址的保护压力不大。不过政府对此还是很重视的,关于夜间保护的法律法规正在形成。”

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2.5米巡天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1米宋望远镜和1米太阳中红外望远镜、西华师范大学的50 bin双筒望远镜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1.8米和80厘米行星观测望远镜都已搭建在该平台上。未来,更多的望远镜将在这里“安家落户”。

2021年5月,青海省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用7年左右时间在青海冷湖建成6.5米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天文研究。邓透露,目前与冷湖签约的大部分望远镜项目已进入建设和设备安装阶段,望远镜数量达到30台(其中一台望远镜在一个阵列项目中)。届时,冷湖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天文台。

“我心目中的下一个着陆目标是中国的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12米甚至更大!”

了解更多: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

光学望远镜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望远镜,工作在可见光(即人眼能看到的光)。与人眼相比,光学望远镜可以增加光线集中度,提高分辨率,易于瞄准天体,长时间观测。郭守敬望远镜是一种光学望远镜。

受限于光学望远镜的尺寸,很多遥远的天体是光学望远镜探测不到的。宇宙天体不仅辐射可见光波,还不断辐射波长大于光波的电磁波。根据这一现象,科学家发明了射电望远镜。典型的射电望远镜就像一个大锅盖,比如FAST望远镜。因为无线电波可以穿过云层和尘埃,所以可以用射电望远镜进行连续观测,不受雨天和黑夜的限制。

编辑范怡静校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