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阶级矛盾。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逐渐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清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对外贸易中,仍保持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和鸦片,牟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作为钦差前往广东禁绝鸦片。林则徐上台后,缴获鸦片两万多箱,在虎门海口全部销毁。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遣远征军入侵中国。英国议会还通过了对华战争拨款法案。

6月,1840,少将·安东尼·布拉克斯兰德·斯特兰沙姆和查尔斯·埃利奥特率领47艘英国船只和4000名陆军人员到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谈判,双方在寺内讨论了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全部条件,在英国旗舰“汉华”(又译康华里)号上正式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的大部分要求。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割让香港岛,赔款21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通商,以及协议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相继跟进,乘机主张特权,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此后,中国遭受的苦难越来越多,中国人民面临着更加复杂和曲折的斗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