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是通货膨胀还是紧缩?

大多数经济萧条首先是通货紧缩,其次是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初期,人们的危机感导致消费保守,物价下跌,导致通货紧缩。经济萧条中期,各国政府救市,出台大量经济刺激计划,向市场投入大量资金,市场逐渐稳定。物价趋于稳定,逐渐回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目前,中国正处于这一阶段。经济萧条后期,人们的危机感消失,消费意愿恢复,加上前一届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上货币流通过多,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扩展数据:

大萧条是指1929到1933之间的全球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时,人们的货币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降,造成通货紧缩。长期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和生产,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衰退。对其概念的理解仍有争议。

然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三个月下降时,就意味着通货紧缩已经发生。通货紧缩是指由于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物价、工资、利率、食品、能源等价格持续下跌。

1929美国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是通货紧缩引起的。也有美国政策的原因。在这次危机之前,美国已经繁荣了20年,美国股市已经处于牛市近10年。这个时候出现经济衰退应该是正常的,但是政府在这个时候采取的经济政策却很不寻常。

先是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提高关税保护美国的工业和农业,很快其他国家也用同样的手段报复美国,导致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崩溃。

其次,当美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通货紧缩时,美联储仍在维持其反通货膨胀和经济紧缩政策,即维持高利率。而且这个时候政府甚至推动议会通过了提高税率的法案,而且加税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高利率抑制投资,高税率减少消费。很多人都知道,在经济过热的时候,提高利率和税率是最有效的降温手段,但美国政府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出台的政策直接把冻结在通缩中的美国经济扔进了冰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