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中国古代史》作者简介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本)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和历史教学大纲,在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实验修订,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本)的基础上修订的。这次修改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级基础教育。高中教材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更高层次的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毕业生。

根据新大纲,中国古代史为选修课,每周2.5课时,60课时。这本书是选修课。一节课写作55学时,实际课堂教学内容43学时。这是一本供高三学生选择的全一的书。标有★的部分不纳入考试范围,各地学校可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是否授课。

本书按章节编排,叙事内容从先秦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古代社会分为六章。每章开头都有引言,主要讲述与本章相关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本章的基本线索和特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在宏观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每章分为几节,有的一个课时,有的两个课时。需要两个课时的课文包括:第一章,第六和第七节;第二章,第一、二、四和七节;第三章,第四、五和八节;第五章,第七和第八节;和第六章第四和第七节。

正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正文分为正文部分和阅读部分。课文采用宋体印刷,这是基本要求,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用斜体印刷,供学生阅读参考内容,没有统一要求。

2.习题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的能力。除了自由选择习题,学生还需要完成其他。

3.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课文的注释中引入了一些不同的历史观点,供有兴趣的学生思考。

4.每章都有“阅读与思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部分内容是供高一级的同学选择的,没有统一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本书还增加了活动课。各地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实施活动课。

这本书的原始实验书是王红志和施明勋写的。顾问:、张、苏守同、李春武。本书参与人员有:臧荣(第一章第六章第一节至第五节)、于贵元(第二章和第三章)、王红志(第四章)、施明勋(第五章)、马志斌(第六章第六节至第十节)。杨云在图片和材料上做了很多工作。地图清理:星球地图出版社历史地图编辑室、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中心。手稿:王红志;马志斌协助了起草工作。负责这本书的编辑:于贵元。特约评论员:曹、张工、陈(按章节顺序)、、齐吉祥等。审核:施明勋。修改:鲁达,朱明光。

本书修订的主持人:马志斌。参加人员有:臧荣(第一章、第五章、第六节等。)、于贵元(第二章、第三章)、王红志(第四章)、施明勋(第五章)、马志斌(第六章、第三节至第七节)。

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中心。

负责这本书的编辑:于贵元。杨云在图片和材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评:臧荣和马志斌。委托人:王红志、朱明光。特邀评论员:、宋德金、陈。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