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口

古代人口:

夏商周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中国还没有完整的人口,所以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西晋皇甫谧的帝王宗谱估计夏朝人口为654.38+0355万,西周早期人口为654.38+037.1840万,东周早期人口为654.38+065.438+084万,完全不可思议。根据《中国人口通史》记载,西周早期人口不超过550万,西周晚期达到654.38+00万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社会的人口容量。为了增加兵丁和粮食,国家还大力鼓励农耕,这加速了农业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

据测算,战国时期人口峰值为2600万。具体来说,大概有500万楚,400万秦,400万齐,350万赵,350万魏,200万燕,654.38+0.5万韩,654.38+0万宋,654.38+0万岳。如果算上周边的少数民族,估计有3000万。秦朝统一战争时期,人口下降。秦朝统一后,徭役大幅提升,人口难以增加。根据对秦朝徭役数量的预测,秦朝人口约为2000万。

西汉前期人口约为15万至18万。汉初国家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出现,人口增长率迅速达到10%-12%。文帝末年“民近战国”,约2600万;韩晶末年,达到3000万;到汉武帝上台初期,已经达到3600万。汉武帝时期,由于税徭役加重,降至3200万,史书记载为“户籍减半”。在赵璇统治时期,人们又开始休息,人口又开始增加,在宣帝达到5000万。元帝时期,社会矛盾开始尖锐,人口增长缓慢,达到5900万的峰值。如果算上少数民族,不会少于6500万。从地域上看,西汉北部最高为4200万,是南部的5倍。

汉朝之交,由于王莽的专制权力,赤眉起义和绿林起义,人口开始下降。东汉初年,全国人口约2200万。之后东汉休息,人口开始恢复。到了明帝时代,“天下太平,人民富裕”。此后社会矛盾尖锐,人口增长缓慢,汉武帝时期达到5300万,汉桓帝时期达到5600多万。葛推测东汉初年人口为3000万,峰值应该超过6000万。中国人口通史认为包括少数民族在内可能有7200万人。从分布来看,北方人口4000万,南方人口2000万。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使北方人口大幅减少。三国人口的记载太少,不可信。葛估计三国初期人口为2200万,高峰时为3700万。西晋统一后,经济初步恢复,人口增长到3500万。

永嘉之乱后,义官南下。东晋初期,南方人口约为654.38+00万,后期增至654.38+07万余人。南朝初期,人口在654.38+08万至2000万之间。后来陈国面积缩小,人口只有16万多。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人口约18万。北魏统一后,人口回到3500万。所以南北朝时期,全国总人口应该在5000万以上。隋朝统一南北朝,人口高峰为5600万至5800万,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超过6000万。

隋末,人口再次大规模减少。葛推测隋末人口谷值只有2500多万。唐朝统一后,出现了“贞观之治”、“贞观之遗”、“开元之兴”,经济持续恢复,人口迅速增长。开元年间达到顶峰,约8000万到9000万,最终打破了汉朝创造的6000万的记录。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损失了一半,全国总人口只有4600万。唐后期人口总体增长缓慢,845年达到6000万左右。唐朝南方人口应该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北方应该在3000万到4000万之间。

唐朝末年,黄巢等人起义,人口大减。五代末期,全国人口约3000万。北宋统一后,工商业繁荣,人口开始迅速增长。葛推测北宋人口超过1亿。南宋时人口约6000万。此外,辽国人口约400万,金国人口高峰为5300万。另一个西夏人口400多万,大理人口654.38+0多万。

蒙古崛起,人口大规模下降。蒙古,北方人口只有10多万。与北方大规模人口下降相比,南方人口流失较少,达到654.38+00万,剩余人口约5000万。也就是元朝统一后,全国人口差不多六千万。元朝统一后,全国人口又开始增加,达到8500多万的高峰。

元明之交,人口下降并不严重,约6000万。此后,明朝人口一直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在1600年达到顶峰。《中国人口通史》估计为160万,葛估计为197万。明朝后期,由于自然灾害,人口大规模下降。1644年清军入关前,明朝人口约为1.2亿。

清朝初期,到1651,全国人口达到谷底,大约5000万到6000万。此后清朝统一全国,开始休养生息,所以人口很快恢复。康熙推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加速了人口的增长。到康熙后期,全国人口已达654.38+0.5亿。康熙到乾隆时期,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乾隆突破3亿,1850年达到4.3亿,成为清代人口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