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在哪里

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

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武陵山与大娄山交汇处。东临印江,南接思南,西接凤岗,北接沿河与吴川之间。德江气候宜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滋养了广袤的高原大地。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3℃和17℃之间,无霜期为295天。

德江地理位置优越。该县所辖的重镇煎茶,位于贵州北部和东部的交界处,凭借其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成为商品的集散地。东沿303省道出湖广,北沿326国道到达巴蜀。乌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从南到北流经县内5个乡镇,全长67公里,200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

人口和国籍

全县行政总面积20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5.0%。辖5个镇,15个民族乡,355个村民委员会,14个居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44.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7.82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和苗族。出生率为14.49‰,自然增长率为9.22‰。主要矿产有铁、煤、萤石和大理石。

经济收入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6.82亿元、1.1.4亿元和1.84亿元,同比增长5.48%、32.72%和1.537%。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9.8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6.6亿元、3474万元、2.82亿元和86654.38+0万元。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9691家,产值5.57亿元,营业收入51.8万元,利润2802万元。主要农畜产品产量:粮食654.38+054.700吨,比上年增长7.0%;油菜籽8532吨,增长3.6%;烤烟8215吨,增长2.8%;肉类221万吨,增长4.5%。年末大牲畜存栏9.4万头,增长7.47%。工业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分别为635.5万元、119万元、313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6543.8+0.8亿元。全县公路里程1157公里,其中新建公路里程61公里。年客运量494万人次,货运量19410000吨。邮政业务总额1.866万元,电信业务总额81.25万元,移动通信业务总额881.3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50户,其中农村用户5303户;手机用户65438+3000。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3.8+690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自然资源

德江资源丰富,是“阳光地带”,发展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县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硫铁矿、萤石、大理石、高岭土、粘土、石膏、超级石灰岩等。探明储量为:煤炭9724万吨,铁矿石4426万吨,硫铁矿65.438+0.91.8万吨,粘土540万立方米,萤石770万立方米。其中,德江仁发煤矿和沙溪煤厂是全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优质的石灰石和重晶石集中在乌江沿岸,为建材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理石分布集中,品种多样,品位上乘,极具开发价值。

该县河网密布,水电资源丰富。除乌江外,还有自然落差较大的大小河流78条,全长489.6公里。河网密度每100平方公里23.6公里,径流量1.48亿立方米,理论水力储量82450千瓦,土质优良,气候环境良好,具有典型的农业发展优势。县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烤烟、油菜、柑橘、魔芋、梨和桃等。烤烟生产被列为全国优质烟草制品生产基地,产品出口美国。1999还被列为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油菜、水稻、玉米制种基地。牧场幅员辽阔,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草地植被20科70属200多种,总面积近200万亩,其中草地103块,面积27.6万亩,载畜量13.5万头。目前,已建成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养殖场20个。为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该县实施了2万亩人工种草和3万亩天然草地保护工程,为壮大畜牧业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满山无闲草,处处有灵丹妙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德江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天麻的生长,品质优于其他地区。1993在曼谷举办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与设备展览会”中,德江天麻以天麻素含量高达0.23%获得银奖。德江天麻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德江就以“马明”闻名省内外。20世纪80年代,县科技局将人工栽培天麻作为科研项目,并于90年代初攻克了“有性繁殖”的难关,获得科技进步奖,将天麻规模化种植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因此,德江被列为全省天麻基地县,央视《中国风》栏目也专程来到德江拍摄专题片《天麻之乡》。新世纪初,德江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天麻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提高到新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天麻,决心把天麻做大做强,做品牌文章。目前,全县天麻生产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格局,年种植天麻65438+万平方米,产值16万元。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了天麻的深加工力度。开发的天麻干、天麻粉、天麻银杏速溶茶、天麻玉米糊等系列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供不应求。除天麻外,德江还有金银花、太子参、丹参、百合、玉竹等600多种野生药材,并建有2000亩基地。

健康教育

文化、教育、卫生都在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390所,其中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9110000人,专任教师31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2%。电视覆盖率为92.5%,广播覆盖率为68%。卫生机构31个,卫生技术人员705人。

民族文化

在德江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它们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以土家族习俗为代表的独特的民族风俗。

一座座土家村舍,像珍珠一样,镶嵌在武陵山脉和乌江两岸。这些村落坐落,或依山傍水,坐落在美丽的河沟里;或栖息在高山上,错落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修竹。坝区的村庄有四个庭院和石头小巷,连接成城镇街区。

土家族有两种民族饮食,风味独特,远近闻名。一个是烧茶,一个是糖水泥。

煮茶,又名油茶,是土家族人最喜爱的饮食之一。其制作十分讲究,主要以茶叶、食用油、芝麻、花生、腊肉、核桃、花椒、盐为原料,用水煎熟。煮茶不仅清香可口,而且风味诱人,能充饥解渴,提神醒脑。逢年过节,每当有贵客到来,土家族就沏上开水,拿出精制的米花、芝麻饼、泡好的水果等待客之物,围坐在火塘边,边吃边聊,谈今昔,别有一番风味。

糖水泥是土家族人用大米、玉米或土豆经过蒸煮发酵精心制作而成的。酒精含量一般在15度左右,糖分在35度以上。土家族人在农忙时,大热天喝两碗捣碎的糖水,既解渴,又解渴。土家族人称捣碎的糖水为“土毛台”。捣碎糖水的营养价值不低于任何厂家生产的啤酒和饮料。在土家族人眼里,既是饮料,又是甘露,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好礼品。

德江土家族有着精湛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吊脚楼,栩栩如生的木雕和石雕充分体现了土家族的聪明才智。土家族的刺绣工艺是独一无二的。土家族妇女手里,一块手帕,一条腰,一个枕套,一个被套,绣花针上下飞舞,五颜六色的丝线牵连其中。于是,春秋时期的河流、山川、鸟兽、花草、人物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的眼前,成为精美的工艺品。不能不佩服土家族。

德江土家族风情种类繁多。有活泼有趣的“打闹歌”,有独具民族特色的“赶年”,体现了祖先崇拜、“哭嫁”、神秘原始的“祭风神”、欢乐祥和的“建礼词”。

在德江丰富多彩的土家族风情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家喻户晓的“唐诺戏”。

德江唐诺戏

德江傩戏是典型的民间文化。贵州省文化厅于1981年在思南上演民间戏剧时,受到龚j的重视,经过专家、文艺工作者、民族工作者多年的发掘、整理和宣传,德江傩戏展现出古老而深厚的原始风貌。唐诺歌剧于65438年至0986年在北京展出,在文化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受到曹禺、、华、、曲等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从而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文化遗产。自1987以来,已有数十位来自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台湾省和香港的专家学者访问过德江。

目前,德江县从事傩艺术活动的艺术班有160余个。特别是文屏唐诺戏,历史悠久,门派有“茅山”、“华山”、“龙虎山”、“师娘”等,舞、唱、演、绝活颇具特色,多次应邀在省内外进行专场演出。1993年,他在全国文艺汇演期间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接见。1995,文屏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贵州傩戏之乡”。

德江唐诺戏是一种具有浓厚戏剧色彩的民间文化活动,是一种驱邪、酬神、娱人的驱邪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艺术特色。土家族的原始音乐和戏曲主要有24种,代表24个神。有“驱邪”和“愿赏神明”两种表现形式。节目很多,一般都是秋冬。傩戏艺人戴上面具进行傩祭,载歌载舞,历经开坛、邀戏、闭坛送神三个阶段,历时五天甚至十天半月。傩祭表演,酬神娱人,有音乐,有人物,有完整的故事,可以出神入化。为了显示神力,还有一些特别的表演,如“上刀梯”、“下油锅”、“踩红花”、“开红山”等。

德江傩戏由面具、绘画、乐器、傩堂和傩艺人的歌舞组成。它不仅具有非常原始的戏剧风格,保存了最古老的戏剧传统,而且傩戏的面具艺术在中国戏剧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充分展示了戏剧的历史痕迹。德江保留了傩戏的原貌。65438年至0987年,德江在北京举办了傩面具展览,为民族、民俗、文化、艺术和宗教学科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2020年6月,德江县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县(长征区(红二方面军))。

2019年3月,德江县被列入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

2065438+2009年3月,德江县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县(湘鄂川黔地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