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城市历史

历史遗迹

肇庆是古代岭南本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约654.38+0.4万年前,肇庆就有人类活动。大约在1万年前,它已经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约5000年前,肇庆先民已有锄耕、畜牧养殖、纺织和先进的制陶技术。境内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的影响,也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

肇庆是岭南名县,历史悠久。早在南越国时期,洛越王安阳就曾在北方的丰溪(今封开境内)建都。赵佗击败安阳王后,在枫溪地区建立了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高要、肇庆市、高明及三水西、云浮东等地设高要郡,隶属苍梧郡。县城的名字来自中国的高要峡,因山势险峻,水齐腰高而得名。隋开帝九年(公元589年),建立端州,辖高要、段曦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郡,端州改为新安县。唐武德年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县,甘源元年(公元758年)改称端州。直到北宋傅园三年(l101),宋徽宗赵霁登基前是端州王,端州是他的“藏身之地”,于是在端州设兴庆军节;郑和三年(ll13),端州改为兴庆府;中和元年(1118),御书《肇庆府》亲自送给他,从此改名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点,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科研价值的文物古迹300余处,如梅庵、越城龙牧庙、崇西宝塔、宋城墙、阅江楼、李杰塔、文明宝塔、黄岩洞、太新桥、高要龚雪、德清龚雪、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周其坚故居等。据考证,肇庆也是粤语的发源地!星湖风景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被评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山明水秀。七座岩峰排列成行,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整个景区四面环水,亭台楼阁,波光石影,自然风光极佳,形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和“人间仙境”的美誉。近年来,七星岩景区8公里堤上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了各种霓虹灯,打造了一个“夜星湖”。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翡翠”、“大自然的活博物馆”。

肇庆是岭南本土文化的发祥地,是韩广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方言)的发源地,是两种文化交叉演变的核心区。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曾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被称为“岭南名县”。汉武帝丁原六年(公元前1165438),在肇庆设立“跨趾刺史”,历时375年。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到清朝乾隆十一年(1747),肇庆为两广总督署驻地183。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编钟、日晷、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国世界地图《山海陆全图》。

从古至今,肇庆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琴、陈垣,唐代两广第一文人莫玄青等。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咏,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慧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鉴,革命先驱孙中山,北伐名将叶挺等许多历史人物都在肇庆留下了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