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排名前三的秀才?

吴明甫、吴天佑、吴天河,晋代吴叔的三大状元。

南召,素有“状元村”之称,位于惠玲公路北侧,定陵川县城东北10公里处,东南与崇文镇东坪上、安阳村接壤,西与平城镇杨寨村接壤,村北被神婆脑山环绕。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让这个文物丰富、过去默默无闻的古村落逐渐闻名于世。

在灵川历史上,朝野因吴家晋位第三而震动。不仅是县城东关的三元巷,还有金章宗题写的石牌坊,现存的三元世家和春秋馆屹立在历史的尘埃中。这些古建筑虽历经数百年沧桑,却依然向世人夸耀着它们过去的辉煌。在与吴家第三状元关系密切的南诏村,唐朝以前有四十多人居住在官邸。保存下来的“太行第一文庙”、吴氏宗祠遗址、家庙和八卦院等建筑,以及珍贵的吴氏族谱和功勋,是今天研究吴氏家族历史和状元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根据村里现有的史料和传说,灵川吴家旺族属于唐代吴氏后裔。武则天死后,李重新掌权,于是大肆刺死武氏家族和群臣,于是武氏家族中的一员投靠到晋东南的故乡南诏村。但武氏毕竟是官宦之家,不愿为民割舍,依然深爱着自己的仕途。他们认为只有尊孔读经,走科研之路,才是东山再起的出路。所以村里提倡圣人庙,是为了让后代腾飞。根据吴氏家庙现存的族谱和祖像,自唐代以来,吴氏家族共产生了晋代状元3人,进士9人,院士6人,大臣5人,学者朝臣12人,国子监博士1人,图文史编辑1人,知县11人,有官衔者48人。其中最著名的作者是宋代国子监博士,辽代官至《尚书》的伍佰的后代,与吴明甫、吴天佑、吴天和、晋代叔侄为前三名学者。他们是吴家族历史上最杰出的代表。

吴明甫(公元1131-1211年),人数毋庸置疑,为三状元之首。24岁,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中得辞赋状元。当初,他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兼讲师、右官等职。因为诚实坦率敢于直言,他触犯了王海玲,被革职。世宗继位后,看了前面的劝谏章,发现他有勇有谋,于是恢复了大臣的职务。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任安副使。他“起兵诛争,除陈敏,劝农植桑,宣传教化”,使当时面临饥荒的安国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后来继任兵部、住建部侍郎等职,到住建部部长也是官累了。世宗很欣赏他,经常询问治国之道。他主张“赏罚分明”、“惩罚适当”,他的建议经常被采纳。晚年,世宗赐给他120金和100白绫。在县城东北的高阜建了一座别墅,题写“乐天园”在此度过余生。

吴明福的侄子吴天佑和吴天和是兄弟。吴天佑是成安四年(l199)辞赋状元。加入了翰林,晋升为宴会的官员。他常以“守正义,抑人欲,为君子,退小人”之言谈书,深受章宗喜爱。邵伟王即位后,上书安边三策被拒,致使蒙古占领西京,政局混乱,王被杀。他退休回老家,和弟弟天河住在“乐天花园”。他是《经典与历史概要》、《大学增刊》和《阎志》的作者。他的弟弟吴天和是章宗太和年间精艺科的状元。当初,翰林要赐字,大臣要授令。他被降职为理州观察法官,因为他写道,朝鲜有权势的人为了个人利益结成了一个政党,而且“朋友是叛徒”。后来成为翰林学士。由于他向魏的陈述未被采纳,他辞了职,与弟弟天佑同时回到家乡,隐居在“乐天园”。著有《颜勇集典内篇》和《宁俭箴言》。与晋代三状元同时代的还有一位进士,名叫吴军臣,是吴明甫的弟弟。他是王正龙统治海陵中期的一名学者,曾担任我们的特使张武君,大理寺的一名年轻官员,以及帝国礼仪部的助理部长。对此,晋代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袁浩文曾写道,河东李氏家族曾出三士一子,有时称为“四贵”,灵川吴氏家族出三士一子,称为“四凤”。“所以当时的臣民之所以昌盛,不是河东李,而是灵川五云。”

目前,南诏村保存最有价值的文物是吴氏家族的雕像、家谱和孔庙。从唐代开始就有100多位著名人士是吴氏家族的祖先,他们的年龄和数量在晋城是独一无二的。古楼矗立在南诏村北,被誉为“太行山第一文庙”。据说这座寺庙始建于晚唐,历代都有重建。现存最早的碑文是明朝洪武年间的,确切的立碑日期至今不详。文庙由山门、戏楼、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山门为重檐、悬山顶,门中间写有“德培天地”的金匾,门上方有浮雕门楣图案。两侧有两株挺拔婉约的柏树,树冠如笔。寺庙的正殿是宋金时期的遗迹,有巨大的横梁和拱门。其舞蹈楼的设计也别出心裁。舞台中央及两侧为木屏风,前门楣梁上的木雕为“双凤炉”和“凤翔舞龙”。其意义不言而喻,似乎还在炫耀武氏的历史功绩。殿内结构严谨,木雕摆件精美,无不显示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对研究金元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太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