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说的“一治一乱”是什么意思?
(《滕文公》第九章)(孟子曰...人类社会存在已久,世界时而和平,时而动荡。”)“治”指天下之大治,即天下太平;“乱”是指社会动乱,即天下有四害。孟子对历史发展的观察是,从人类社会开始,就一直是治乱,治乱,治乱与治乱,治乱与治乱,等等。这句话下面的文字比较长,他做了具体的解释:圣人尧舜统治,然后洪水作恶,天下百姓遭殃,大乱;天生大禹治水,天下治;夏杰害民,天下大乱;日生于商汤,治天下;殷周之乱,接受天命,伐周,天下又整顿;之后圣王不再出现,尧舜之道衰微,诸侯反叛,异端横行,天下再次大乱。孔子是为了回归尧舜之道,实现天下之大治而生,以教万民。他说;五百年内,必有君王,其间必有名人。从周算起,他已经700多岁了。以其数,是太多了;如果你在合适的时间测试,你就能做到。天道,不为治天下;如果你想统治世界,你还能给我谁?(第十三章丑孙之下)每五百年必有统一天下的圣王,也必有辅佐圣王的人才。从西周到现在已经700多年了。从年限来看,已经超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应该已经出现了。上帝不希望世界和平,对吗?你要天下太平,当今世界除了我还有谁?按照孟子以人才为主导的社会发展史观点,要天下太平,必须有天降的德、智超常的人才。天才出现,世界将被统治;如果天才没有诞生,世界将会大乱。然而,天才只在500年后出现。那么按照孟子的逻辑,天下必有乱,乱必长久。孟子说“每五百年必有万王”,所谓“万王”,就是仁义统一天下的人。从尧舜到唐500年,从唐到吴100年,从到孔子500年,大概过了500年,圣人必然要诞生来统治天下。当圣人出现,世界将被统治;很快,又乱了,第二天又诞生了一个天才。这种治乱循环构成了以天才论为核心的历史循环论。
孔子之后的战国,天下大乱。而孟子出生在距离孔子不到200年的时候,所以孟子感叹“天不遂人愿”,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其实孟子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他认为自古以来最伟大的圣人孔子在文王之后约500年生不逢时,未能统治天下!“一治一乱”只是孟子观察到的表面现象。治与乱是矛盾的统一,治与乱的根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生产关系矛盾尖锐化发展为社会矛盾,这就是“乱”;通过调整、改变或改善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了,所以矛盾是相对统一的。这就是“治”。但是生产力总是向前发展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会出现新的矛盾,所以会有冲突,会有统一,会有循环。治乱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循环,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新的层面上的发展,也就是社会进步。孟子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是肤浅的。他的历史观属于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