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主要发现或发明是什么?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点是对植根于物理现实的一般模型进行严格的求解和分析,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本质。从65438年到0952年,杨振宁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三篇关于相变的重要论文。这几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子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玻色子多体问题

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前后和他的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与黄和Luttinger发表了两篇论文,并将赝势方法应用于这一领域。在写完《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是否守恒》一文等待实验结果的同时,、先用双碰撞方法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再用赝势方法得到了与黄、相同的结果。

他们得到的最令人惊讶的能量修正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通过实验验证。然而,随着冷原子物理的发展,这个修正项已经被实验所证实。

3.有限温度下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玻色子的精确解。

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把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到了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有限温度(T >)下得到一个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这个模型和结果后来在冷原子系统中被实验实现和验证。

4.超导体磁通电离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与费正清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拜尔斯从理论上解释了实验组发现的超导磁通电离,证明了电子配对可以导致观察到的现象,阐明了电磁场的基本原理而没有引入新的原理,纠正了伦敦推理的错误。在这项工作中,杨振宁和拜尔斯将规范变换技术应用于凝聚态系统。相关的物理学和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超导、超流性和量子霍尔效应的研究。

5.非对角线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了“离双角长程有序”的概念,从而统一描述了超流性和超导性的本质,同时深入探讨了通量电离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从1989到1990,杨振宁在与HTS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中发现了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发现了它与张首晟的SO(4)对称性。

扩展数据:

论文:

在《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杂志上发表了约300篇文章。

作品:

论文选编和附言1945-1980(英文),(弗里曼公司,1983)

杨振宁文集(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暮光集(中文),(简体版,北京三联书店;传统版,八方文化工作坊,2008)

2018年5月,杨振宁和妻子翁帆发表了科学论文《黎明集》。

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四十年阅读与教学》、《科学、教育与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学与技术》、《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性与物理学》等。

百度百科-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