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
扩展知识:
游击战是一种非正规作战。以进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机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能广泛发动群众参战。游击战争的本质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合理选择战斗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战斗时机、战斗结束后快速撤退。游击战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512年的吴楚战役中,有游击战。
游击战的起因
游击战争一定是敌强我弱,敌人强大到用其他常规战法打不过,或者用常规战法损失太大,打不下去。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用游击战来对抗它。正因为敌人强大,所以必须在用户的土地上进行游击战。
游击战争的特点
游击战一般没有标准的制服和武器。通常自给自足的小股部队,如吴或班(排),以地形为掩护,围绕自己熟悉的地形进行攻击,以少量兵力在一个点上造成局部优势,即虽然你有一万人,我只有一千人,但可以用时间慢慢歼灭你有限的兵力。
简而言之,敌人一开始不会损失很多,但是这个数字会逐渐积累,直到敌军士气崩溃,粮食不足,然后发动致命的总攻。
战略愿景
游击战不足以击溃传统部队,但可以制造军事僵局,最终导致政治解决。几乎在所有情况下,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时,传统部队总是吃亏。
因为游击作战中的生命财产损失是可以忍受的,但外国列强却要承担非常高的经济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很难向他的人民解释为什么他们在失去这么多生命后仍然无法解决冲突。
策略
游击战因为兵力少,火力弱,难以长时间独立作战。当地群众必须提供物资、情报等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天气、地形优势,以机动力、隐蔽性主动出击,遇到强大的敌人就打散,消耗敌人的战力,拖延敌人的行动,误导敌人的方向,对敌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争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