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真求证意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提出要培养学生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用史料解释历史。这就要求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以严谨批判的态度对待历史,坚持实事求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证据意识;培训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证据意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探究性思维,善于探索和证明事物的真实性,辨别所需史料的真伪,理解依据史料解释历史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史料意识概述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史料”既是史料,又不同于史料。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指能论证某一历史问题价值的史料。是史料的一部分,不是本课题研究的全部史料。可以让历史事件明朗化,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历史证据意识是指人们头脑中对能够证明某一历史事件真实性的相关事实或材料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证据感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要求。
历史的本质属性是“真实”,所以历史知识是否真实可靠取决于证据是否可靠充分。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勇于追求扎实可信的史料,收集、整理、辨别史料的真伪,最终获得能够证明历史真实性的史料。绝不能盲目记住历史结论,在此基础上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学生历史课程标准》由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都体现了证据意识的重要性。中学生历史教学应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事实,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倡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3.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国一直强调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树立学生的重证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重视科学文化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进程,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第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策略
1.教师应提高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述课本上的知识来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重视证据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历史是发展前进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实践。不能重复,必须有证据证明。比如在讲原始周口店人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化石是主要证据,原始人生活的部落和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可以通过考古学家找到化石来判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保持开放性和独立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从教材延伸到史料。比如,在讲授“Xi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直接接触承载历史信息的史料。阅读并比较中央日报、解放日报和大公报对Xi事件的报道,找出问题所在。结合办报背景,让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在阅读的同时注意史料的背景,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表演历史剧,让历史事件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供学生体验和思考。比如说讲甲午战争,可以编一部历史剧,可以排练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角色,可以收集资料整理。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学生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实感受历史人物的独白。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古迹,收集故事和传说,补充教材内容,锻炼调查能力。
2.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影视资源。现在的历史教材版本很多,最好选择最适合的。总的来说,图片和资料选自可信度高的史料,符合当时的学习阶段,框架清晰,历史时序合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历史影视资料,通过生动的画面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通过刻画一些历史人物,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重视证据的意识。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务实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重视证据的意识,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善于收集、阅读和运用史料,不断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