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园的历史演变

《苏州市志》记载,苏州公园“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园,俗称大公园。”对公园起源的考证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原为春秋时期武子城遗址,汉代为太守部。到了唐宋时期,又进行了整修,公园已“春日人可入”。元朝末年,是张士诚宫,后来被烧毁,然后变成了一片荒地,叫御废基地。翻看光绪三十四年(1908)苏州地图,可以看到陡巷以南有池塘,土地比较稀疏。当时西风东渐,有人建议在这里建一个“市民公园”。未来苏州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闲地”开始引起开明士绅的注意。五四运动后,各界人士提出要建一个图书馆、文物陈列室、礼堂、音乐亭等科学文化娱乐设施齐全的公园。1920年,专程来沪的江阴巨商Xi·明希捐赠5万银元启动筹备工作。首先由苏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学生勘测平面图,然后提交给上海共东局的法国园艺师Josseaume进行规划设计。当年7月底,在公园中间的荷花池南面,修建了一座城堡般的两层图书馆(五仙图书馆)。博物馆东侧有“东斋”茶室,西南角建有西阁。在公园的东南面,水池取名“月亮”,池边爬满了紫藤,种了4000多棵树。20世纪20年代,城市内外的古典园林很少开放,公园被市民誉为城市中唯一安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