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出现在大约5000 ~ 6000年前。中国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楔形文字参考:

/xxjs/dnzp/2003/2003 xly/yxl/XXWZ-2 . htm

又称“钉头文字”或“箭字”。古代西亚使用的文字。多写在石头和泥板上(泥砖)。笔画呈楔形,很像钉子或箭头。它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所有人都用这种文字来写他们自己的语言。它也是古代国家之间交换外交文件的通用语言。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楔形文字泥板或铭文,从19世纪开始陆续被翻译,从而形成了一门研究古代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西亚的亚美尼亚高原。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而最能体现这一文明特点的就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

起初,这种文字是象形文字,渐渐地,这种象形文字发展成了苏美尔的表意文字,由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达一种新的意思。比如“口”就是动作“说”;用代表“眼睛”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随着文字的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声音,比如“箭头”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一样的,所以他们用同一个符号“箭头”来表示。后来又增加了一些限制性的偏旁符号,比如在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个书写体系就基本完成了。

苏美尔人用芦苇杆、骨棒和尖呈三角形的木棒作为笔,在湿粘土制成的泥板上书写,字体自然形成楔形,因此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为了长期保存泥板,需要在烧制前进行干燥。这种烧制的泥板文书不怕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但美中不足的是泥板很重,每块重一公斤左右,每次看一块都很难走动。截至目前,出土的泥板近百万块,其中最大的长2.7米,宽1.95米,堪称巨书!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体现苏美尔文明的特点。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巴比伦尼亚、亚述、赫梯、叙利亚等西亚国家都曾将楔形文字稍加修改,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也包含楔形文字元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然而,由于其极端的复杂性,它在1世纪完全消失了。

在古代苏美尔,经常看到有人用芦苇或木棍制成的三角尖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字从左到右横着写,每一笔总是由粗到细,像一个木楔。这是苏美尔人留给后来西方文明的三件珍贵礼物之一。

苏美尔文字是一步步形成的。正如我们现在所知,苏美尔文字的形成用了65,438+0,000年。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开始在石头或粘土上雕刻图像,作为拥有某物的标志:要么一块石头代表一颗“石头的心”,要么一棵树代表一所房子。

大约500年后,从图形到文字的进化速度大大加快。当时苏美尔神庙的管理人员用许多标准化的草图组合起来保存神庙的财产档案和商业交易档案。

这一时期的文字虽然还有象形文字,但已经超越了用图画表达人和具体事物的阶段,发展到用图画表达抽象的事物,比如一个碗代表食物,一个人的头加一个碗代表吃饭。

又过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完全取代了旧的文字,因为到那时原始的图画已经变得如此系统,人们不再把它们看作图画,而是纯粹的符号;许多这些符号不再代表特定的单词,而是成为音节符号,可以与其他类似的符号组合形成单词。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苏美尔地区的这种书写系统达到了完全发展的阶段。楔形文字符号约有500种,其中许多符号具有多重含义,这使得楔形文字系统比后来的拼音文字系统更难掌握。尽管如此,两千年来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书写系统;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在西亚大部分地区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交流媒介。

从苏美尔时代幸存下来并在现代挖掘出来的楔形文字文件被复制在泥板上。这些泥板中约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余65,438+00%是对话、谚语、赞美诗和神话传说的残余。

苏美尔人的对话采取的形式是两个角色站在辩论的对立面,互相争论——夏天对冬天,斧子对犁,或者农民对牧羊人。因为双方都有很多可以立足的基础,所以辩论通常没有输赢。另一方面,流传至今的苏美尔谚语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观点。

一个迷人的苏美尔格言是这样说的:“仆人呆的地方,一定会有争吵;理发师呆的地方,就有诽谤。"

楔形文字流传到西亚很多地方,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的“火种”。公元前2007年,最后一个苏美尔王朝衰落后,巴比伦王国继承了这一遗产,取得了新的进展。

甲骨文参考:

/view/8170.htm

甲骨文是汉字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文琪、龟甲或龟甲兽骨。商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用小刀在占卜旁边刻上占卜时间、占卜者姓名和所占卜之事,有的甚至刻上几天后应验的吉凶。但具体情况因甲骨所处的阶段不同,细节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武定时期的铭文是最完整的,也是现存最多的一个时期。学者们把这种记录叫做甲骨文,而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带有甲骨文的甲骨,它们都具有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和铭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气象和占卜情况,也标志着文字的成熟。图为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

介绍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到目前为止,出土的文字甲骨约有654.38+054,000块。其中中国大陆收藏97600余件,台湾省收藏30200余件,香港收藏89件,26700余件因战争和商业因素流散海外至日、美、英、加、法、前苏联、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瑞典等12个国家。其中日军侵华时在殷墟有系统的发掘,所以收藏最多,有12000多件。目前,世界上有500多位学者专门研究甲骨文,出版了2000多部专著。

商周时期非常迷信。商周时期的国王经常用甲骨文来预测吉凶,并将占卜的事情、时间、结果刻在上面,所以甲骨文也叫甲骨。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气候、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约有4500字,约有三分之一已被释读。据研究,甲骨文中使用了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在词义的运用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借代的方法。形声字约占25%。今天,形声字约占90%。

甲骨文和谐是汉字成熟的象征。它和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一样属于表意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的表意文字的前身。其书写材料一般为龟骨、牛肩胛骨,也可刻于墙壁、木制品、石器等。,带刀,朱叔,莫叔。中国在古代存在了很长时间。春秋后期,汉字从甲骨文中分离出来,逐渐失去识别,但一般作为“龙骨”卖给毒贩,作为药用。直到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才被金石学家王偶然发现,并考证为商周遗物。

民国初年,收集到的甲骨文分为五个时期:盘庚武定时代、祖庚祖甲时代、秉信康定时代、武夷文鼎时代和第一帝帝辛时代。郭沫若研究甲骨卜辞后认为,甲骨卜辞从初始阶段到成熟至少需要1500年。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我国商代晚期(14 ~ 11世纪)皇室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的文字。它是中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先被金石学家王认识,并以高价购得。随后的十年间,王翔、孟、刘鹗、罗振玉、美国法廉等先后寻找甲骨,英国的守陵和,日本的林太夫,加拿大的等。,* * *弄了几万块甲骨。从1928年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了15次有计划的发掘,共获得甲骨文约25000片。此后,殷墟出土了甲骨。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发掘出4000多块甲骨。除了殷墟,在郑州1953和1954的商代中期遗址中也发现了两块刻有文字的甲骨文。1954年以来,在陕西洪洞、北京昌平、周元丰浩遗址、陕西岐山凤雏等地出土了约300件字甲骨。

自甲骨首次发现以来,中国大陆、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日、美、英、加、法、苏、德、瑞士、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家出土了15万多块甲骨,南韩也有收藏。

出土的甲骨卜辞大多已被记录出版,如刘鹗的《铁云藏龟》、罗振玉的《吟虚书气》和《吟虚书气后编》、明义士的《吟虚卜辞》、林太傅的《龟甲兽骨文》、王湘的《史丹殷琦随笔》等。后来又有董作宾的《殷墟字甲集》、《殷墟字乙集》,胡厚宣的《二战后南京、上海新获甲骨集》,二战后南北所见甲骨的记载,二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郭沫若、胡厚宣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对近80年来甲骨文中发现的数十万片甲骨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整理,广泛收集了所有出土甲骨,并进行分期分类,* * *收集甲骨约4万片,编为十三卷,为甲骨和商史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另外,1973小屯南出土的甲骨已收入《小屯南甲骨》一书。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德国等国的甲骨也分别有记载和出版。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的造字方法有象形字、象形字和表音字。今天的汉字还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象形字,所以甲骨文就有了后世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语法上,甲骨文中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式和结构顺序与后世语法基本一致。

由于商王无所不知,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甲骨文中有关商阶级和国家的信息,商代的奴隶和平民由不同身份的人组成,如群众、农民、羌人、仆从、Xi人和嫔妃。奴隶主贵族包括前朝诸侯及其配偶,如、颜、穆、子孺子、铎子等。各级官员包括大臣、尹、史和狗。陆军有师、旅等。刑罚有斩、斩、设狱。甲骨文还记载了商代人祭的情况,这与解决商代的社会性质有直接关系。商朝经常对外发动战争,被征服的国家向商朝进贡。在甲骨卜辞中,经常记载家族来了,进了马、牛、羊、龟。

甲骨文是商代丰富的社会生产资料。在农业上,有犁田、耕田的记载,也有粟、黍、麦、雷、稻等各种作物的名称。王上关心农业收成的丰歉,减少对农业收成的影响,经常作出立粟、存粟、祈年、告秋的预言。畜牧业中的马、牛、羊、鸡、狗、貘等。都是有记录的,还有大量的牲畜和专门的马厩。大量的牛羊经常用于祭祀。渔猎在商朝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甲骨文中记载的猎物有鹿、麋鹿、貘、象、虎、狐、鱼和各种鸟类。狩猎方法包括野外,狩猎,追逐,陷阱和射击。甲骨文中也有关于贝、友、爵、船、车甚至运载系统的商业和交通资料。

甲骨文也丰富了商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在天文历中,有日食、月食、鸟星、新星、大星等记录。,以及每天不同时间段的《三月》《世说》等闰月资料。在气象学中,有许多关于雨的预报、风的预报、变化的太阳、云、雷、冰雹、雪和彩虹的记录。医学上有头疾、牙疾、鼻疾、言语疾、肘疾、足疾、足跟疾等疾病的记载,也有关于生育的记载,说明当时可以准确推断预产期。

王上仍然是一个幽灵,能预知一切。占卜的内容多以国王为中心。在关注的问题上,如祭祀祖先和自然神,关注风、雨、水、天象、农事、年成等,童贞人问神、问鬼神、问首公、问首王等。,从而预测吉凶,希望得到保障。占卜材料多为龟甲(及少量背甲)和牛肩胛骨,使用前矫正,背面钻孔凿制(正面也有少量牛肩胛骨)。卜卦中,甲骨在背面钻孔前先用火焚烧,正面出现“卜”字形裂缝,以此来定吉凶。占卜之后,把占卜的情况记录在甲骨文上。

甲骨文一般先刻竖画,后刻横画,再刻征、签、吉祥字、字,然后占卜,所以又叫甲骨文。一篇完整的甲骨文应该包括叙述、命运、职业和印证,而大部分甲骨往往省略了职业或印证。甲骨文中,有的画沙或墨,有的用毛笔写在甲骨文上,有的先写后刻。

甲骨文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来说,刻上欢迎预兆的文字,都与某些预兆有关。龟甲右侧,凶兆为左,文字为右;左边,预兆为右,文字为左;甲桥头、尾、侧的甲骨文都是从外到内。商代卜筮常从正反两方面质疑,反映在牛肩胛骨龟甲上有相应的“左右贞节”,右肩胛骨卜筮向右,甲骨文向左;左肩胛骨则相反。只有上端骨臼附近的两个甲骨文是从中间读的,左右,左右。甲骨上的甲骨文是从下往上刻,或者从上往下刻,之间往往有界限,一切都是重复的。但也有不同的卦序交错,是“交替铭文”;正面没有可以容纳甲骨文的地方,背面却被雕刻,是“正反连接”;有些人反复问同一件事,但内容基本相同的甲骨却刻在几个版本的甲骨上,只是每个版本的甲骨顺序不同,这就叫“同一个甲骨”。

商朝晚期,从盘庚迁都纣王,历时约273年,历经八帝十二王。在这一时期,甲骨文应分为早期和晚期。商代甲骨研究的分期有多种方法。目前主要采用董作斌基于世系、称谓、贞节等十项标准的五阶段说,即第一阶段:盘庚、萧昕、萧艺、武丁;第二阶段:祖庚和祖嘉;第三期:严新与康定;第四期:武艺、文鼎;第五期:第一期和帝辛。其中一些问题仍在讨论中。

1904年,孙诒让撰写了《文琪举例》,这是第一部考证甲骨文的著作。此后,学者们采用“溯徐书古文字,从古文字中窥甲骨文”的方法,对甲骨文字形的部首点画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方法对文字进行解读。其中,有所建树的学者和主要著作有:罗振玉的《殷墟书法考证》、《唐兰的《殷墟字注》、《古代汉字概论》、《杨树达的乃林文佳说》、《维基的文佳说》、《郭沫若的甲骨文考证》、《殷琦的纳粹党对甲骨文的编纂与研究》、《俞吴声的甲骨文》等。自1917王国维《殷人王考》及《续考》用甲骨文研究商代历史以来,郭沫若、董作斌、胡厚宣分别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殷历谱》和《甲骨文商代史丛书》。陈的《殷墟卜辞提要》也包含了大量关于商史研究的内容。近年来,许多年轻学者也利用甲骨文为商业史研究做出了宝贵贡献。

甲骨文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如考证、分期断代、商代社会、奴隶地位以及商代历史中的许多问题。另外,对西周甲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争议。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甲骨文字形的演变:甲骨文是由刻体和书体两种字形相互发展而成的,总的来说是由刻体向书体发展的。董作宾根据殷代卜筮,将贞卜人群分为五期。以甲骨文字的变化、书法风格的变化、溯古时代为例,阐述其字形。从第一个时期到第五个时期,甲骨文的书写风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第一时期(武定时期)的书法风格最为瑰丽,大型甲骨是代表作品。这种大字体往往很强,雕刻的笔画很粗,并充满了朱墨(朱砂,墨水)。还有工整好看的小字,都是极其精彩的。这些都带有中星英主武丁的风范,气魄和功力都相当惊人。他的书家是魏、雍、宾。第二个时期(祖嘉,祖庚时代)有一个更真诚的风格。祖嘉和祖庚是承袭第一期武丁的先贤,所以当时的占卜师严格按规矩办事,变化不大。他的书法家有旅行,伟大和旅行,即。第三阶段(严新、耿定),书法风格发生变化,走向衰落。前期老书法家都死了,豪放的书法风格扫地。在当前时期,书法家幼稚而软弱,甚至犯了许多笔误。这一期的作者都没有署名。在第四个时期(武夷和文鼎),没有在书上签名的人的名字被刻在甲骨文上。在这一时期,武夷和文鼎时代的新书法家们努力使他们的作品生动、奔放。这一期只发现了一位书法家,德,没有找到。第五时期(第一、帝辛时代),除少数兽首大字题字外,其余都极为严肃工整。原因是:王一定要动手,甲骨文的段、行、字都很均匀,如小楷,文笔变了,做了新的。他的书法家是游泳和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