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八英里

八里岗遗址位于邓州东郊湍河南岸。这个地方被称为八里岗,因为它距离县城八里,在高港地区的上方。

这个古村落的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广泛关注。

从1991到2001,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南阳文物研究所在此进行了十余次发掘,最终摸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

八里岗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面积近9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至5米,距今约4000年至6800年。

为什么八里岗遗址的位置这么高?

你看它有多棒。6000年前古人住的是套房,相当于现在的单位房。一个套房由几个相连的单间组成,第一次发现了推拉门。出土的100多套房连成两排,分别朝南、朝东、朝西。

房子塌了以后,后人继续在原来的地基上夯土筑墙,这样就在湍急的河岸上形成了一座高高的小山。

据考古学家考证,下面的土层是仰韶文化中晚期,其次是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它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到4000年前。时间跨度之长,国内罕见。

此外,还发掘了200多座墓葬,包括千年前的单人墓和多人墓。

到了八里岗村后,我徒步走到湍急的河岸。雨后,湍急的河水雾气蒙蒙。站在岸边,我可以俯瞰市区的高楼。

回到村口,正好遇到一位80岁的好心老人。我问了他发现这个遗址的情况?

老人说,他年轻的时候,工地上的土层有旁边两层楼那么高。

民国时有一次水灾,邓州城的城墙上挂了很多水草。八里岗仍然没有水,人们来到这里躲避洪水。

后来人们盖房子,都来这里取土,现在低了很多。因为用这里的土砌成的墙,干了以后又白又结实。

取土时,村民们发现了大量的石器、斧头、刀铲、成堆的内壳、鹿角和草木灰。

老人的思路很清晰,他补充说,古人吃了鹿之后,把鹿角留在了一边。这鹿角可以用来煲汤,哺乳期的妇女可以喝它来出奶。十里八村的人经常来这里找鹿角。

过去,当人们耕地时,他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红色的土块。老人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古人建完墙后,用火来烘干泥土。

我觉得这可能是族长的住处,门前的路是用烧红的土块铺成的。

老人还讲了先人的丧葬习俗,先天葬处理,再埋骨。小孩的骨头放在陶罐里,大人的骨头捡出来堆在一起集中埋葬。

的确,八里岗遗址对于研究史前人类的生活状况和习俗具有独特的价值。

也再次说明豫西南是块宝地,河流众多,土地肥沃,空气湿润,适宜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