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上最常见的考试是什么?
1.熟悉课本,善于阅读。阅读时也要注意技巧,不要只是略读。具体方法是先看目录,分清教材里有哪些单元,每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哪些课文,这些课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其次,要注意课文中有哪些历史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这些图片和资料中包含了哪些信息,课后如何回答思考问题?一定要知道哪些问题在哪个卷,哪个章,哪个节。比如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十二课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包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议三个子目录。这三个子目录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如果你掌握了这三个子目录,这节课的内容就大体掌握了,在考察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就会很快定位到这里。
2.注意听课45分钟。认真听讲,注意老师多次强调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是反复考查的重点,有些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精心琢磨出来的,一定不能放过。另外,学生要花时间了解记忆的基础知识点,这样可以减少翻页的时间,提高答题速度。
构建知识体系
开卷考试更注重能力的考查。2007年中考分析题和历史资料题占25分(满分40分)。如果你心里的知识是零散的,想在中考时有适应的能力,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应用知识,第二项工作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重新组合教材,将知识纵横分类串联,形成知识网络。
(1)梳理线索。例如,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归为: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789-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61-1865美国内战;1917俄国二月革命,这就是“横向”联系。又如: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斗争,可以用历史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下: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战争中的《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中国人民抵抗:(1)太平天国运动;(2)义和团运动;(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
(2)善于比较。比如比较俄罗斯和日本60年代65438到2009年的改革;将19年底的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联系起来,比较戊戌变法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和局限性,了解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另外还有一系列基于时间的知识,比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建立、九一八事变的年代分别是:1901、1911、1。总之,历史事件之间是相互联系、一致的,纵横系列很重要,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解决问题的培训
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历史教材还是中考试题,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考核。从近几年的考题内容来看,已经从单纯的记忆向研究性、开放性转变。2007年中考历史阅卷,发现部分学生不会阅读、审题、看图,语言表达能力差,失分较多。因此,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做典型试题,比如近几年的期中试题,熟悉试题。解题时,一定要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题干”和问题中的关键词,明确问题考查的是哪个阶段的知识。比如选择题,可以通过直选、排除、分析等方式进行选择,效果极佳。提问是一种多功能题型,中考历史竞猜向开放式方向发展,难度略大。解题时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知识点,考查“题眼”,即原因、标志、意义等关键词;回答要紧扣主题,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多角度理解题意,拓宽解题思路,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