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史记》不仅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典范。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色,都让后来的散文家们为之倾倒。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七子、清代桐城派,都推崇《史记》,他们的文章深受司马迁的影响。《史记》语言简洁传神,将许多古代的文字翻译成汉代的书面语,并适当引用口语和谚语,生动传神。《史记》的语言多为单行奇字,并不刻意追求对仗的稳定,也不避讳重复用词。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中国古代作家在批判骈骈散文的形式主义倾向,纠正艰涩的古奥体时,都应该引用《史记》作为古文的范本。

《史记》中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为后世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都有所运用,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唐代的传说到明清的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景描写上都可以看到《史记》的痕迹。同时,古代论者也从写作的角度探讨了《史记》与小说的关系,得出了许多精辟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