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时期气候的气候史
第四纪气候第四纪开始于大约两三百万年前,直到现在。第四纪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极地冰川和山地冰川在中高纬度的覆盖,也称为第四纪大冰期。在第四纪,根据冰川覆盖的变化,可以划分出几个冰期和间冰期。它们的冰盖范围分别占陆地表面积的30%和10%。然而,在各大洲的冰河期,冰川发育的程度差异很大。比如欧洲大陆冰盖一度达到北纬48°,而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冰盖更小,只有北纬60°。我国没有大的冰盖,但西部山区有山地冰川发育,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贡嘎山、玉龙山、川西、青藏高原等。由于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差异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不同地区划分的冰期数量也不同。比如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大冰期分为多瑙河、公子、民德、里斯、乌木五个冰期。在中国西南喜马拉雅地区,有三个冰期:希夏邦马、涅涅雄拉和珠穆朗玛峰。在中国东部,李四光曾把鄱阳、大沽、庐山、大理划分为四个冰期。但中国各地第四纪冰期的划分,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中国东部第四纪没有冰川活动。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温度振幅在海上约为6℃,这是从北大西洋热带水域的海底岩芯分析中获得的。除了北极海域略高,其他海洋区域都略低于这个数字。间冰期北大西洋的热带水域比现代高65438±0℃。大陆上的气温起伏较大,在冰盖边缘如欧洲约为12℃,但在高山雪线处为4 ~ 6℃。
冰期和间冰期气温的巨大变化导致了其他气候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变化:①雨带分布的变化。在冰期,冰盖面积扩大,极地反气旋加剧,极地高压带向中低纬度延伸,迫使行星极锋带(见锋和急流)向中低纬度移动,导致中低纬度低压活动频繁,雨量充沛,湖泊面积扩大。例如,中亚、北非和中非以及北美西部在冰河时期都是潮湿的地区。然而,在间冰期,这些地区的气候往往非常干燥。(2)雪线的升降。冰河时期,世界各地山区雪线普遍下降,大部分下降1,000 ~ 1,400米,热带地区下降700 ~ 900米。(3)海平面的升降。冰河时期,地球表面相当一部分的水形成了巨大的冰盖,停留在陆地上,所以海平面降低。例如,在乌木冰期,海平面比现代低约100米。在最温暖的间冰期,海面可能比现代高出15 ~ 30米,甚至更多。④生物群落的迁移。冰河时期,冰川扩张,气候带向低纬度移动;间冰期,冰川退缩,极地气温升高,气候带向高纬度移动。与气候带相对应,生物群落也南北迁移。比如在克里米亚(里斯冰期)的地层中发现北极狐和北极鹿;在南高加索,冰河时期地层中发现猛犸象化石,属于极地动物。在间冰期,北冰洋沿岸有老虎、麝牛等喜温动物。
后冰期气候一万多年前,全球气温逐渐升高,冰川覆盖面积相应减少,海平面相应上升,地球气候进入较温暖时期(见历史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