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地区的地理气候

秦城,以古代周琴命名,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轩辕都诞生在这里,所以被称为“黄羲的故乡”。根据愚公的说法,夏商朝分为九州,秦城属于永州。春秋战国时期,周琴是中国最早的郡县。西汉时秦城区属陇西郡,汉帝丁原三年设天水郡。魏文帝黄初元年,三国分陇右和周琴,这是周琴的名字。天水郡建立于北宋。从明朝到清朝雍正元年,秦城一直由周琴直接管辖。在清朝,周琴被提升为直隶州,由秦成统治。民国二年(公元1913),撤销周琴直隶州,设天水县为行署。

秦城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渭河支流、西汉水上游,黄河、长江分水岭。地势西高东低,东西55公里,南北64公里,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地处黄土梁沟壑区,属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大陆性半高山半湿润气候,海拔1130-2700米,年平均气温10.72℃,无霜期约170天,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优美。

秦城区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通往陕甘川的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陇右的门户,战略要冲,商业中心。古往今来,人货云集于此,商贾云集于此,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现为天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陇东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Xi、兰州两大城市连接西北与中原、西南的交通枢纽。国道310、316横贯境内,与12省道和县(区)乡公路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市区内的黄羲大道、季承大道、天北高速宽阔平坦,与兰兰、Xi安等级公路相连。随着陇海铁路复线的开通,畅通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现代通信和商务信息已与国内外网络相连。城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2000多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60000户。城镇居民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16个乡镇全部进入程控电话网和移动通信覆盖。城市供热、供水、供电、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南北两山绿化初见成效,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秦城区地跨长江、黄河,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被誉为甘肃“小江南”。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为整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农林牧综合开发区。唐代有“颜路相向,桑麻居野,世称富无权陇右”之说。该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土豆、胡萝卜、百合、大麻和亚麻等10多种作物,以及苹果、梨、杏、桃和葡萄等温带水果。农副产品质量高,产品多。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双孢菇、甜玉米、芦笋、大樱桃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产品和乳制品生产初具规模。周琴气候湿润,草木茂盛,森林丰富。历史上这里曾是原始林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多树,人以板为其室而居。”全区实际森林面积165438+万亩,理子、娘娘坝、铁炉等乡镇成为著名的森林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