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历了几个阶段?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起源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解放了资本主义的要素。在14和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萌发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资本主义时代只是在16世纪才开始。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造成了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大量失去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一个强行将劳动者从其生产资料中分离出来的历史过程,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整个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为资本主义既创造了劳动力市场,也创造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由简单的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工人的剥削形式的转变,即由封建剥削向资本主义剥削的转变。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占领和掠夺,以及其他使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是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不断壮大,这就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16年底,英国17年中期,法国18年底,德国等一些国家19年中期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在工业革命后最终确立,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工业。15年底的地理大发现和随后的殖民开发,多次扩大了销售市场,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由于工场内部的分工,比资本主义初期实行简单合作的手工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了18世纪,在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张,越来越与工场手工业狭隘的技术基础相矛盾。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资本家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革命发生了。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机器工业,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确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对立的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国有共同的规律和相似的后果,但每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又有自己的特点。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矛盾还表现为个体企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简单的商品生产已经包含了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萌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将这种无政府状态推向了极致。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家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和空前性。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下,尽力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加强自己企业中社会化生产的组织。结果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不断加剧。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巨大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占有导致的市场相对狭小的局限,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客观比例遇到了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破坏,于是冲突成为必然。从1825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就是这种冲突的突出表现。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所有机构都在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败了。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需要摆脱作为资本的属性,承认其作为事实上的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并不断增强力量。生产力的这种阻力迫使资产阶级在资本关系的可能限度内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质。资本集中产生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家所有制是这种趋势的表现。19年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其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