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一个把反经典运用到极致的人,从先进典型到造反贼。
元年(公元8年)十一月的一个傍晚,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来到刘邦庙门口,要求见庙里的看守,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这位学生一脸神秘,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盒子,递给了寺庙看守人。新人声称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后发现身边多了两个箱子。当寺庙看守人打开盒子时,他发现一个盒子里有一幅画,上面写着“天帝印章和金匮要略”,另一个盒子里有一封信,“赤帝的印章和给黄帝金策的信”,这让寺庙看守人感到惊讶。原来是上帝和刘邦的众神写给王莽的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说他是真命天子,要他立即登基,改朝换代。这个法令是不可分割的。寺官不敢怠慢,连夜将这两个箱子呈献给王莽。
此时已过午夜,王莽一点也不困。他在房间里来回走动,不时拿起这个操作员的生活,研究起来。这突如其来的事情使他感到不安。他没有理由忽视这个操作员的生命。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
当然,他知道这个缘分是假的,至少是值得怀疑的。最可疑的是,刘邦在书信中向他推荐的十一人中,有八人是他的亲信,而另外三人分别叫王兴和王声,还有这个送礼人——张艾!这太容易引起他的联想,他决定不再深究。他知道这是民意,他期待着这一天。
这个时候,他需要冷静。他徜徉在巨大的未央宫大殿里,一遍遍摩挲着象征皇权和地位的图腾,一遍遍凝视着从全国各地送来的写有命运信息的奇石。面对这些奇石,他不禁想起了成为书法家的临淄县长兴馆馆长辛当:他梦见上帝告诉他“皇帝拍照应是真的”,亭子里要有一口新井,以示神异。辛当早上起来,跑向亭子。果然,他发现了一口新井。
这些让他盯了很久的奇石,和辛当的奏章一起来到未央宫。奇石到来的那天,王莽去观看。突然,狂风大作,尘土弥漫。大风过后,奇石前出现了一幅青铜符号和丝绸的图画,上面写着:“天告皇帝,赐者封侯。”接受命运,使用上帝的命令。"
面对神的催促,他把这两件事做了联想。他需要考虑一下。他现在是一个“皇帝”。他不能太焦虑。毕竟这个世界姓刘,他只是一个外戚。他需要走一步,停一步,逐步消除可能的不满因素,让世界人民慢慢适应政权更迭的现实。应该说王莽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彩。但他的亲信和一些有投机目的的人似乎不耐烦了。他们用各种方式催促王莽尽快改朝换代,祭奠将军。
翻开今天的历史课本,评价王莽时只用四个字概括他的一生——“王莽篡权”。历史欠他一个公正的评价。是的,他是一个“篡位者”。风雨飘摇的西汉,外戚当道,谁能左右天下百姓的生死?有钱有势的人肆意传播他们的欲望。谁关心贫困生的前途和道路?
是他,王莽!王莽,见证了权贵阶层的腐朽,经历了人间的辛酸,是人民的希望,是寒窗学子的希望。如果他姓刘,他甚至是汉朝的希望。
开始展示自己的才华
先不讨论王莽篡权这件事,先分析一下王莽。假设你是王莽的同事,你们俩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我敢说王莽会是你的好朋友。假设他是你的老板,他一定是个好领导。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我们测试一个朋友的标准,首先看他的孝顺程度。如果这个人不孝,我们要崇拜他,因为一个连父母都不会做朋友的人,怎么可能真心对待你?
而王莽是孝顺的典范。在过去的中国人眼里,孝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孝就是他会服从命令,忠于君主。从这个逻辑出发,中国人建立了一个幼稚的社会奖惩机制,就是奖励最有德行的官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这是因为王莽的孝顺才进入皇室阶层的视野。汉阳朔三年(前22年),冯病重。毕竟,他是他的叔叔。王莽得知消息后,赶到王凤府照顾他,亲自为王凤试药,他从不抱怨。这让汪峰在弥留之际感受到了最需要的亲情,平日里养大的子侄,从小娇生惯养,谁能承受得了这份痛苦。别说清理污秽了,就算来探望,过一会儿也会匆匆离去。
相比之下,汪峰不禁后悔自己之前对王莽的忽视。临终之际,王凤郑重向太后推荐王莽,请求多多关照。不管怎么说,王莽早期的温柔和谦让是来自于天性,而不是伪装。他会凭借自己的道德资本,打败那些平日里不理他的人。这是他唯一的优势,他要发挥到极致,他要通过良好的品质获得人们的肯定。
他是皇权的至亲,这种社会关系让他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潜在优势。一旦机会出现,优势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现实利益。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
按照王峰的遗愿,朝廷任命王莽为黄门郎,类似于今天的门童。官虽小,毕竟入了仕途,也不嫌弃。他踏实肯干,很快就得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好评。这让王太后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几乎被自己遗忘的侄子,会有这样的影响力。老谋深算的太后立刻看出了王莽的价值,她想用王莽来挽回王家的不良名声。不久,王莽被提升为射音上尉,进入中层官员行列。
利用我!充分利用它!能被利用,说明我还有存在的价值。在我平凡的岗位上,王莽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帅气的堂兄弟们相比,王莽的品质再次升华,道德热情进一步激发,重复成功经验。即使他的工资不多,他也会倾其所有去帮助别人,尤其是他以前的同学和朋友。
太后走过去,看着自己的侄子,轻蔑地盯着朝中的文武百官。你看,这就是我们老王家,不错!
西汉末年,道德逐渐衰落,空气越脏,人们越渴望新鲜空气。显然,王莽给腐朽的王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他倾其所有,为大哥的遗腹子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可谓仁!席间多次思念母亲,连续几次给母亲喂药,可谓尽孝!他继傅之后,努力扭转腐朽的政纲,致力于人民安居乐业的工作,可谓忠心耿耿!为了贯彻“限地令”,他带头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穷人,扭转了社会的奢靡之风,以身作则,可谓仁义!
这么仁厚孝顺忠义的人是好朋友吗?他是个好领导吗?
一生中遭受许多挫折
正当王莽在傅的位置上蒸蒸日上,正当王莽为首的政府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正当整个下层民众欢欣鼓舞,以为天下大治就要来临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一切化为乌有,汉成帝驾崩了!
何穗二年(前七年),王莽即位不到六个月,成帝驾崩。由于皇帝没有子嗣,为了汉朝的利益,陶公被任命继承皇位。
艾迪掌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裙带关系。他违反礼法,尊其祖母傅氏为恭皇太后、王等。并且在宴席上,把傅皇后的座位放在与皇太后平起平坐的位置。
这激怒了一向恪守孝道的王莽,这完全是对礼仪的不尊重。王莽大声而严厉地训斥太监:“为什么太后丁陶能和至尊和好?”言下之意就是:你是皇帝,你很牛逼,但你也是个普通女人,你要和我姑姑平起平坐。你太浮肿了。
就这样,王莽虽然维护了礼仪,却得罪了新皇帝,傅老太太也很生气。同年七月,王莽被革职,回到南阳隐居。在集权政治中,每个人的政治生活都是脆弱的。这一年,他39岁。
隐居的日子里,王莽一再提醒自己:要想成为异世界的圣人,做出大事,就不能以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刀枪不入的超人,变成一个超越世俗感情的神,这样才能肩负起拯救世界的重任。在正义与人欲的战斗中,后退一步就会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
现实迫使他这样想。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刚刚即位的汉哀帝。他的裙带关系我就不说了。毕竟没有人有个三姨四叔八姨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位汉哀帝却荒唐地开始了同性恋,并爱上了一个叫董贤的随从。好吧!谁让你是皇帝,你可以同性恋,但他让王莽放弃了“土地限制”,一次性封赏给你二十万亩土地于董贤。好了,没事了。我几乎不忍心废除禁令,封地。而汉哀帝却任命毫无执政经验、年仅两岁的董贤为傅,而这也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才。汉朝的衰落在哀帝手中达到了极致,他让汉朝失去了小人物所拥有的一切,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面对这样的王朝,这样的皇帝,假设你是王莽,你会怎么做?他怎么能用一个字“篡夺”来概括!如果说他的人生有什么污点的话,那就是他给了儿子一份死亡的礼物。请注意,我在这里使用的是死亡礼物,而不是杀死他。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听过道听途说,形容王莽是一个害死了自己所有儿子的恶魔。这是不对的。而且我刚才说的“污点”也不是很准确。与其说是污点,不如说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痛苦。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闲暇之余,王莽一边静静观察长安城内的奇形怪状的闹剧,一边默默读书陶冶自己的性格。这时,家里出事了。他的二儿子意外杀死了一名奴隶。当时每个贵族家庭都有几百个奴隶,奴隶和牛马一样,可以公开买卖。没人把奴隶当人看,误杀了,政府罚几块钱。但王莽不这么看。儒家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奴隶制是不合理的,奴隶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经过痛苦的权衡,王莽命令王自杀赔礼道歉。
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持世界观的统一,他潜意识里相信,这样,一定会引起轰动,引起国民的信任。为了心中的报复,他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儿子。
作为一个政治家,不代表他的感情浅薄。他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经历了一些痛苦的挣扎和煎熬。他有几次在不眠之夜几乎食言,但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又勇往直前。最后,他的儿子自杀来感谢这个世界。
可以说,王莽的目的达到了。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人气,赢得了有识之士的支持,但他并不快乐。
这一次,上帝也对王莽微笑了。在王莽为夺回政权付出更多努力之前,汉哀帝突然驾崩,他重新回到了权力的巅峰。
汉朝在王莽的领导下继续繁荣。王莽执政五年后,朝臣总结王莽的功绩,称其德行天下之本,并提议封“九锡”。九锡是九种极其高贵的物品,加上九锡就意味着达到了接近皇帝的地位。
消息传出,没过多久,朝廷居然收到了487572人的来信,支持给王莽加九锡。487572人的信是什么意思?西汉末年,全国人口只有几千万。他们大多数是文盲。在长安附近,能写书的知识分子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四八万。换句话说,几乎所有有写书能力的人都参与了这个行动。
后来大家都知道王莽最后当了皇帝。有人说他穿越到古代,因为他执政期间颁布的法令没有一条是错的,可惜太超前了。关于王莽的法令,我在这里不想过多赘述。我只是希望我们在评价历史的时候能够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