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浮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历史意义

安徽浮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浮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枞阳县,距枞阳县城36公里,距桐城40公里。其水路可直达长江,总面积76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属于火山地貌。福山火山地貌保存完好,形态典型,平面近圆形,直径约4km2,面积约14km2。地面为一侧高中间低的盆地凹陷,是典型的塌陷型火山凹陷,岩相类型齐全,构造特征清晰可见。有复合穹丘、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和熔岩流、环状和放射状裂缝、龟裂缝等。在福山莲花至云梯峰一带,在火山灰流形成的软弱熔结凝灰岩层上,常出露大面积的不规则多边形裂隙构造,显示出层状火山岩层冷却收缩的独特遗迹。裂缝垂直于岩层有规律地向下延伸,形成柱状节理,沿这组节理风化淋滤形成陡峭的峰林景观。在火山灰流形成的熔结凝灰岩中,有垂直的气孔结构。这种孔隙结构是在固结过程中,含有挥发物的热火山碎屑岩的灰流不断逸出挥发物而形成的。浮山景区的岛雪浪景区是典型的火山灰流自然剖面,每一次火山灰流代表一次火山喷发。浮山是654.38+0.35亿年至6500万年白垩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破火山,目前的形状是其原火山锥解体崩塌的结果。火山岩的特征和韵律序列反映了福山期火山活动的特征和火山机构的形成过程。福山火山岩具有完整的韵律序列和典型的地质现象,是国内外中生代火山岩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岩场。福山火山已被中国地层规范确定为“福山旋回”火山岩的典型代表,具有地质学上的建典意义。

安徽有许多名山,包括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国内外的游客都能说出一两个。位于枞阳县的浮山,也是安徽省的历史名山。它的海拔不高,面积也不大。它被称为小家碧玉,但它在世界上同样令人惊叹。

地质形态

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古火山喷发中心。古老的火山地貌保存完好,环形山、环形断层、放射状断层、塌陷火山洼地、复合穹丘等火山构造要素清晰可见。浮山独特的火山景观在于浮山的火山断裂机制。尤其是浮山破火山,其火山地貌保存完好,形态典型,平面近似圆形,直径约4平方公里,面积约14平方公里。地面形态为高边低中间的盆状凹陷,属于典型的塌陷型火山凹陷,岩相类型齐全,构造特征清晰。有复合穹丘、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和熔岩流、环状和放射状裂缝、龟裂缝等。浮山莲花峰至云梯峰,在火山灰流形成的软弱熔结凝灰岩层上,常出露大面积不规则多边形龟裂纹构造,显示出层状火山岩层冷却收缩的独特遗迹。裂缝垂直延伸至岩层,形成柱状节理。沿着这组节理,风化淋滤形成“百佛来佛”等险峻的峰林景观。在火山灰流形成的弱熔结凝灰岩中,发现有孔隙结构在垂直平面上连续分布。这种孔隙结构是含有挥发分的热火山碎屑灰流在定位后的固结过程中,挥发分不断逸出而形成的。浮山景区的岛雪浪景区是典型的火山灰流自然剖面,每一次火山灰流都代表一次火山喷发。

地质和历史意义

浮山是白垩纪(约654.38+0.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破火山,目前的形态是其原火山锥解体崩塌的结果。火山岩的特征和韵律序列反映了福山期火山活动的特征和火山机构的形成过程。福山火山岩具有完整的韵律序列和典型的地质现象,是我国中生代粗糙火山岩区最具代表性的岩场,在国外已知的中生代火山岩区并不多见。福山火山岩被中国地层规范确定为“福山旋回”火山岩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总之,在浮山国家地质公园,幽处藏着洞谷,峭壁高耸;奇峰怪石,各有千秋。更何况碧水迂回,山谷纵横,美景自然,令人叹为观止。此外,浮山的文化景观丰富多彩,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