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是谁?

老子

大约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0年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道教创始人。老聃,字伯阳,楚国(今陆毅东)古县李湘曲仁里人。他是周朝“管藏书的史家”,孔子曾向他求过礼,后隐退写了《老子》。我说老子,是指太史云或者老莱子。《老子》是不是老子写的,一直有争议。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化,认为“道生一、二、二、三、三事”,“道”是“夫(命)之命自然”,所以“人应地,地应天,天应道,道应自然”。“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变,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一书中包含了许多朴素的辩证观点,如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道之运动”,可以从对立中转化,“正为奇,善为恶”,“祸为福,祸为隐”。他还认为世间万物是“有”与“无”的统一,“有与无”是基础,“世间万物皆因有而生,因无而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补”;“人民的饥饿和粮食税一样多”;“人民死得轻,却靠它生存”;“人不怕死,你为什么怕死?”。他的理论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内容主要见于《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