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

2006年7月,《中国经营报》对人民币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发现经过一个完整的四季周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基本回到了汇改前的水平。

2007年6月5438+10月,国务院决定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发行了总额为6543.8+00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

2007年7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升值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值6.2%,同期美元指数贬值6.3%。换句话说,人民币已经进入了与美元相对分离的轨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适当收窄,半“盯住”美元。

2008年7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81-6.85的窄幅波动。

2009年9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82附近波动,2009年的涨幅为0.1%。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人民币保持了币值稳定,为全球经济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2009年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频频出现:

1.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确保贸易顺利进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

2.开放跨境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2010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规模迅速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旺盛需求也可见一斑。为了缓解人民币投资“出海”的尴尬,8月,中国银行正式宣布允许境外人民币回流,首个投资对象确定为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