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村的历史演变
《翟氏族谱》记载,西汉末年宰相翟之子,因策划聚众讨伐九族,被王莽所杀,但翟氏后代幸免于难,迁居泾川(桃花潭东岸)玉屏山下定居。后来被称为“老翟家”,在这里生活繁衍了1300年,直到明洪武八年山洪爆发。现在的水洞寨家族其实是张的后代,也就是张友宝的后代。张友宝是元末朱元璋部与陈友谅部交战时,陈友谅部大将张的儿子。张战死沙场后,陈友谅收张友宝为义子。后来,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战败,张友保逃到泾县西南投靠当地名门望族翟,改称“翟”,并与李结婚,世代居住在桃花潭东岸。这就是现在的翟村,也就是“新翟家”的由来。这里的民风也反映了这种变化。翟的祠堂里有一个牌位,正面写着“敬六公”,背面写着“张公有宝”。每年过年,初一关祠堂门祭祀张弓,初二全家打开祠堂门祭祀姓翟的祖先。这就是所谓的水洞寨家族“先祭张公,后祭祖”的宗族规矩。
可见水洞寨家族两千多年的跟进不容易,也很有意思。祖先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后来的山洪中差点灭族,这很不容易。有意思的是,老翟家和新翟家完全不同。老翟家的日子过完了,新翟家突然回来了,两位开山祖师都是朝廷通缉的要犯,都是“漏网之鱼”。但他们侥幸逃脱,后代极其繁盛,前途无量,产生了一个贵族家庭,一个世代敬仰的贵族家庭。在65,438+0,300年间,“老翟家”产生了许多杰出和著名的人物,如东汉的宰相翟聪、西晋的宰相翟、宁建隆的政府官员阳翟和内阁官员翟。“新翟氏家族”不仅产生了翟太、翟有、翟石义、翟离、翟淮、翟慈禄等人才和大学者,还修建了规模特别大的“翟氏宗祠”(中国第一祠)、“文昌阁”等人文建筑,是水东翟氏家族的骄傲,是迄今为止建筑史上的杰作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