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通济桥的历史故事是由密人讲述的。
通济桥,俗称金华桥。
这里曾经是通往兰溪、衢州的主干道,现在靠近梧州南北,也是金华著名景点之一。
通济桥横跨乌江,将金华分为南北两区。
很久以前,只有浮桥相连,但每次河水暴涨,桥往往会断裂,交通被切断。
元朝大德四年左右,西凤寺与关禅师提议重修石桥沟通南北,花了五年半时间东奔西跑,建成11墩。可惜建桥太晚,关禅师去世,工程就停了。
许多年过去了,由西凤寺主持的云龙率先从一波寺建桥,整合邱,通济桥终于在元二年(1334)建成。
当时的同济桥是11孔石墩木梁桥。
墩西为方形,东为椭圆形,以杀水泄愤。
桥墩高465,438+0英尺,桥面比桥墩高8英尺,桥长780英尺。瓦房五十间,三堂两亭,亭中置四天王。寺庙内雕刻有大士、泗洲僧伽等塑像,气势磅礴。
经过多次修缮,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改为13孔石拱桥,并拆除了屋顶瓦片,增设了石栅栏,别具一格。
解放后,对桥面进行了加固加宽,并在北岸修建了一座双孔石拱桥。桥上设置了形似花树的路灯,中间是车道,两边是人行道。
如今白天,通济桥上的汽车是一队队跑着,行人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来。夜晚,灯光倒映在桥上,河水摇曳,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