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塔的历史
青铜峡山谷两山相对,黄河深壑陡,地势险峻,风景秀丽,景点众多。特别是以睡佛山的名义,它的海拔是1.360米。由于山体错位,形成了一尊看起来像仰卧的大佛。大佛坐西向东,神态凝重,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的大型喇嘛庙。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佛塔之一。它们位于银川以南60公里的青铜峡水库西岸的悬崖下。宝塔坐落在西部和东部,面向山和水。塔基下曾出土过西夏文字的帛书和佛教碑文。它们可能是西夏时期建造的喇嘛风格的实心宝塔。
从上到下,这些塔按照1,3,5,7,9的奇数排列...19形成12层,每座塔前有砖墙,地面有砖脊形成等边三角形塔群,共有108座塔。它的建造日期不详。根据《大明统一志》和《宁夏弘治新志》的记载,过去认为是元代第一百零八塔所建。
但从历次修缮出土的帛画、彩塑、彩绘图案、铭文推测,该宝塔可能是西夏遗物。元明清多次修缮。65438年至0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AA级景区。
据考证,108宝塔建于西夏。每当风和日丽的时候,塔都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景色奇特,清雅明亮。这些塔群坐西朝东,背后是面向水的群山。它们与山体切割成台阶状,排列成一、三、三、五、五、七、九的奇数...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108塔比最上面那个大。塔身全部用砖砌成,贴白灰,属于喇嘛式实心塔。塔群整体布局独特,别具一格。
塔群中最高的塔很大,有5米高。塔基呈方形,为通孔喇嘛塔,东墙有龛门。2 ~ 12层高2.5 ~ 3米,均为实心喇嘛塔。塔基平面上有一个八角形或亚形须弥,塔身建在上面,刹顶上盖着一把伞和一个宝球。
塔身分为四种:1层为碗盖,2 ~ 4层为锥顶八角鼓,5 ~ 6层为葫芦形,7 ~ 12层为宝瓶形。塔刚建好的时候,塔中央有一根竖木,土坯砌筑,粉彩彩绘。
后人重建时,土坯塔会用砖盖起来,盖上泥和粉妆。塔基下出土了一本刻有西夏文字的帛书。1987 ~ 1988期间对塔楼进行了加固维修,安装了塔楼的金属屋顶、护栏和台阶。1989官方划定保护范围,指定专人看管。
结合108塔塔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迹、遗物,基本证实了《史记》的记载。可以确定的是,108塔建于西夏,兴盛于蒙元时期,故明代称为“古塔”。明清时期是佛寺建筑的中心,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维护供奉。
这些都可以从1962发掘塔群下河滩上的两座小砖塔遗迹中得到佐证。碑文残迹的文字详细记录了几百年来修塔寺的记录。到了明清时期,信众和善良的男女保护了这座神圣的纪念碑,他们还用砖块和石头对其进行了修复,成为了一处风景名胜。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衰落。
考古发现,108塔的形制有复合碗、葫芦、复合钟、折腹四种,其塔底有交叉折角、八角束腰须弥座两种。不同层次的每一排塔的造型都有不同的砌筑方式,形成有序的群体组合,蔚为大观。
考古人员在塔群北侧的山水沟北坡发现了一座砖塔。塔的上部坍塌,只剩下一个30厘米高的八角形平面底座。经过清理,在塔基中挖掘出一个陶碗、十多个陶土塔模和西夏经文残迹。
结合108塔塔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迹、遗物,基本证实了《史记》的记载。可以确定的是,108塔建于西夏,兴盛于蒙元时期,故明代称为“古塔”。
明清时期是佛寺建筑的中心,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维护供奉。这些都可以从1962发掘塔群下河滩上的两座小砖塔遗迹中得到佐证。碑文残迹的文字详细记录了几百年来修塔寺的记录。到了明清时期,信众和善良的男女保护了这座神圣的纪念碑,他们还用砖块和石头对其进行了修复,成为了一处风景名胜。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衰落。
这种造型的108宝塔不仅见于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宁夏也有。这些具有藏传佛教建筑特色的宗教建筑的广泛流传,显示了西夏时期藏传佛教的繁荣。
108宝塔地区发现的遗迹和出土文物也更加有力地证明了自西夏以来藏传佛教在西夏故里的普及和影响是多么深远。在108塔地区,不仅发现了西夏佛经和藏文咒文,还发现了藏式唐卡和塔帕塔的模型和雕像。这些发现,无论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还是制作方法,都具有从西夏到蒙元的典型时代特征。
据民间传说,108宝塔是穆的“指点台”和“天门阵”,但它实际上是一座佛教纪念塔。佛教归结为108种人生烦恼。为了摆脱烦恼,规定穿珠108次,念佛108次,鸣钟108次。建108塔就是为了消除烦恼。
108塔也是这个思路的产物。据说来这里观光的人只要拜塔就能消除烦恼,带来好运。数一座塔消除了一种麻烦。如果你能一口气数完所有的塔,就能消除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很多游客都要数这里的塔。